当前位置:

说说当年那些文学青年(三)

作者:李国祥 编辑:刘强 2011-11-15 17:26:02
时刻新闻
—分享—

  上次说到几个女性文学青年的时候 ,差点把一个关键的人忘了,那个关键的人就是关杰,关杰是东北人,东北人都是活雷锋。一个东北女青年,怀椯着少女的浪漫爱情,怀着对文学的梦想,从东北来到安化,在安化结婚生子的同时,也生产了许多的文学作品。她对足球情有独钟,常在报刊上写足评,写得很好。我们问她在安化这么多年想不想家,她没有直接回答我们。前年,她写了一首诗,叫《梦里安化》,文化旅游局的罗艳群副局长每次朗诵这首诗的时候,眼睛总是湿润的。关杰人挺诚实本份,我们几个文学青年在她家吃过几次饺子,对她的印象都很好。

  这一次我想说说几个年纪大一点的人物。

  第一个是杨人杰老局长。写小说写剧本当上了广播电视局的局长,太不容易了。他牛高马大,精神攫烁,退下来后还去省城谋职业,比年轻小伙子还来劲。杨局长在广电系统口碑很好,他带领广电人白手起家,修起了广电大楼,是安化第一家电梯大楼,使广电人昂首挺胸了好几年。他也很有个性,今年他老人家七十大寿,摆了几十桌,不收一分钱礼,我们去给他祝寿时总觉得不好意思白吃,就给他送了好多对联,他高兴得不得了。

  再一个就是欧阳吉元老先生。也牛高马大的,也靠一支笔当过文化局长。他写过许多电影剧本,在中国影视界也是响当当的人物,看他那鹤发童颜的样子,就知道很有艺术家的气质,他的朋友遍天下,无论走到那里都不要带盘缠。他也是一个不安份的角色,七十多岁了常常云游四海,不着边际,去联系拍电影,去制片,出门就三五十天的不回家。

  还有一个对安化文学艺术的发展起至关重要作用的人,那就是县人大常委会主任蒋金云先生,他在领导岗位上几十年,一直热爱文学艺术。他的散文很朴实,不做作,他的隶书写的很好。他平易近人,机关大院里的人都爱与他开玩笑,有女干部和美女文学青年在场的时候他也爱开点玩笑,有时候还说一些段子给她们听,把一些女同志说得面红耳赤,当然也有听得心花怒放的。我们对他说,待他退下来后,要给他授一个勋章:“安化文学艺术突出贡献奖”。我可以说如果没有他的支持,安化文学艺术事业不可能发展得这么快。

  那些刚刚离开了我们去了另一个世界的当年的文学青年,我们肯定没有忘记他,比如王小悟先生。他去年去世了,他的离世,应该说是安化文学艺术界的一大损失,也是陶澍文化研究和梅山文化研究的一大损失。他是个多才多艺的领导,他著作颇丰,出版了散文随笔六步曲,在长沙住院病入膏肓了还在病榻上写散文随笔。他退下来后担任了许多社会职务,比在职时还忙,怪不得那天追悼会上一位老县委领导说小悟主席是累死的,确实一点也不夸张。

  还有一个笔名叫向东流的,人称“北大先生”,其实本名就是陈可立,当然他年纪不算大,我们习惯叫他可夫子。因为他不仅在北京大学进过修,中文功底深厚,而且对梅山文化和安化的礼仪民俗都有很深的研究,安化向上级申报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都是他一手整理的,他年纪轻轻就像个老学究。他在县政府办为领导起草过报告和负责文字材料,我和他在一起共事将近七年,我太了解可夫子了,人品没得讲的,就是太好那口子了,我们在一起常常喝得痛快淋离,据说他年少时好烈酒。他不仅报告材料写得板眼,而且散文和报告文学也相当出色,散文大气,报告文学厚重。他有一个很好的习惯,几十年结累的资料在他的书案边放得整整齐齐的,要找什么妥手可得信手拣来。

  在县委办和县政府办搞过文字工作的人都知道,写材料那是个累死人的差事,不过,那也是个锻炼人的地方,在那里干文秘工作的人大都喜欢文学,有两把刷子,比如永生兄,不仅新闻和报告文学写得好,而且还写得一手好杂文。比如凯甲老师,诗写得很动情,遗憾的是不知道怎么的后来他不爱动笔了。现已年过花甲的周正平先生也在县政府办呆过,他43岁才调到政府办,现在来说这个年纪要调到政府办当秘书那是根本不可能的事。正平先生多愁善感,文质彬彬,很有修养,他是个坚强的文学爱好者,诗 歌散文小说各种文体都爱写,几十年从不放弃,他是仙溪九渡水人,今年他出版了一本文集,就叫《九渡水》,完成了他多年的心愿。

  就在我写这篇文稿的时候,读过我在《安化作家》报上两篇文稿的朋友给我打电话,提供了许多我熟悉和不太熟悉的当年那些文学青年,像李子升先生,谭爱平先生,伍惠予先生,曾建平先生,夏萍平先生,罗文杰先生,等等,我说是的,还有很多很多个性鲜明的文学爱好者。我想,如果他们对我写这些文字的用意认同的话,他们也许会拿起笔来,帮我一同回忆安化当年那些文学青年的。

作者:李国祥

编辑:刘强

阅读下一篇

返回安化新闻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