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一种根基,比扎根于人民更坚实;没有一种力量,比从群众中汲取更强大。高明乡立足加强社会管理新常态,创造性的开展民情直达工作,在全乡12个村成立群众工作站,百名干部常年驻村,走访群众,了解民情,解决他们的实际困难,赢得了群众的真心拥护。今天《驻村干部》系列报道带你走进黑泥田村,看这里的驻村干部是如何脚沾泥,赢民心。
黑泥田村是高明乡比较偏僻的村,村级基础设施相对落后,然而在推进新农村建设中,黑泥田村并不甘落后。
“这个垃圾类,要如何提高这个自觉性。今天主要想跟我们扯那些事情。主要是这个垃圾乱丢的问题……“
驻村干部一周一次在群众工作站集中办公的日子总会给这个平静的小山村增添许多生气。村民徐红霞早早的就来到工作站,在村民周立交反映情况后,她就迫不及待的边说边从后排走向前排。村级环境卫生始终是徐红霞最关心的问题,她希望黑泥田不真黑,要绿起来,靓起来。
对于徐红霞提出的农村清洁问题,村民康乾阳也深有同感,共建整洁、干净的家园成为黑泥田村的集体愿望。
然而在这之前,高明乡党委、政府花大力气在各村推进农村清洁工程的起步阶段时,村民并不十分理解,黑泥田村同样如此。如何改变村民长年形成的生活习惯,着实让驻村干部阙鹏飞和他的同事头疼了一回。
如何做到让村民的生活垃圾不再乱丢,阙鹏飞和他的同事在统一村支部班子成员的思想后,逐户上门做宣传。
为了改善村上的环境卫生,阙鹏飞想办法在黑泥田村建设了30多个垃圾池和22个大型塑料桶,每家每户发放了一个小型垃圾桶,并聘请专人10天集中清运一次,确保村民的垃圾有地方可丢。然而,单纯的增加环保设施、做思想工作还远不够彻底改变村民祖祖辈辈养成的生活习惯。
“反复工作没效果,我们就带头到河里去捡垃圾,一开始他们也不理解,他们以为是作秀,是为了迎接领导检查,他们大部分就边看边议论,第一次还没效果,但经过两三次后,他们就有人跟着我们一起捡,有人就自觉的跟旁边人讲要注意环境卫生。“
通过不断完善村级卫生设施,加大宣传和驻村干部带头搞卫生,黑泥田村的环境卫生有了很大变化,村民的生活习惯也正在悄然的发生着改变。目前,高明乡在巩固农村清洁工程成果的同时,按照垃圾分类处理原则,对垃圾进行渥肥、回收、浇地、燃烧,力争家家户户垃圾不出门,同时在村上提倡不使用一次性杯子和餐具,减少垃圾总量,黑泥田村正向着“村容整洁、环境优美、文明和谐”的新农村迈进。
驻村日记:高明乡阙鹏飞
长期的办公室生活让我觉得群众工作是一项非常复杂的工作,尤其是在和来访群众接触时,有一种“谈群色变”的感觉。但是近期来的驻村工作让我发现,群众并不是老虎,我们的群众都是善良的,今天看到我用手捡垃圾为我拿来铁夹的大叔、和我一起捡垃圾的几位大婶、一起将垃圾铲上拖拉机的小伙子等等,他们都有一颗善良的心。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心地善良的人首要的一点就是爱人!”农村工作与群众工作也是一样,感觉群众不好交往,是因为没有去接近他们、了解他们,让他们觉得你难以交往;感觉农村工作不好开展,是因为没有深入、没有找对路子、不敢甚至不愿去找路子。如果深爱着工作站的工作,那么就会发现,从发现问题、寻求方法到解决问题的过程,也是一次自我升华的过程,期待下一次办公日的到来。
来源:安化电视台
编辑:刘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