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这样一个群体,他们常年驻守村里和老百姓紧密相连,为发展村级经济,帮助乡亲们脱贫致富想办法、出点子;他们心里装着百姓冷暖,靠双脚丈量民情,用真心融入群众。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驻村干部。由我台联合高明乡推出的大型系列报道《驻村干部》今天正式开播,通过高明乡群众工作站这个平台,让我们跟随记者镜头走进驻村干部这个群体,感受他们的成长与辛酸、烦恼与喜乐。
每周二是高明乡眉毛村支部最热闹的一天。在眉毛村村支部,陆陆续续有群众走进来,有的来咨询政策、有的想政府出面协调纠纷、有的想请乡干部代办事情。根据高明乡群众工作站的规定,每周星期二是驻村干部集中接访办公的日子。新招录的省选调生侯勇毅一来就被下放到眉毛村驻村,跟着乡干部宁峰学习基层工作经验。今天是集中接访的日子,他早早的就来到村支部,做好接访前的准备工作。
眼前正在办事的村民叫高多奇,他是眉毛村的五保户,按照政策,政府每月免费送他10度电,由于身份证上的姓名和实际使用的名字有出入,这一优惠政策在他身上一直没落实。村上的电力干部要他到乡政府打个证明,把名字更改过来,由于年事已高,再加上眉毛村到乡政府有二十多里山里,又不熟悉政府工作流程,改名字的事就一再往后拖。经过侯勇毅和村干部前一轮的集中宣传,村民对群众工作站有了一个大概了解,今天高多奇是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到了村部,发现果然有驻村干部在现场办公。驻村干部不但帮他开出证明,还答应帮他到派出所把名字改过来,并告诉他下周二就能享受到电费的优惠政策。
按照高明乡群众工作站的要求,驻村干部从星期一到星期五都要驻在村上,每月至少走访群众50户,把政策带下去,解释清;把问题收上来,解决好。从上午八点半到十一点,前后就有七位村民到村部来办事。据眉毛村副支书高细娥介绍,自从群众工作站正式推广以来,收集群众意见七十多条,化解各类矛盾五十多例,帮助村民代办各类事情一百一十多件次,方便了群众,增强了干群关系。
正在驻村干部忙着答复村民提问的时候,高明乡党委书记谢智兴悄然从后门进来,见到有不少群众在办事,他找了靠边的位置坐下。面对书记的突然造访,村民和驻村干部并不惊讶,每周二他都要来“旁听”,检查驻村干部的“作业”,听一听村民对群众工作站的意见。
时间不知不觉到了饭点,前来办事的群众也陆续离去,谢智兴检查完驻村干部的”功课“后,原本喧闹的会议室变得安静了下来。侯勇毅还在一旁整理上午群众交办的事情。在仔细对照村民走访笔记和今天上午的来访登记后,他发现上个星期向他反映村组公路问题的十一组村民欧阳伟才今天还没来,在向书记说明情况后,侯勇毅想再到欧阳伟才家里去,当面给他答复。
吃过午饭,侯勇毅一行就往欧阳伟才家赶,两公里山路,步行需要半个多小时。一路上,谢智兴关切的询问侯勇毅在基层的工作、生活情况,并不断叮嘱他要注意总结基层工作方法。
走进欧阳伟才家,见到乡党委书记和驻村干部来访,在不远处修路的村民纷纷围了上来,侯勇毅乘机把乡政府印发的公开信和村民基础信息采集表分发给大家。
利用中午休息时间答复完欧阳伟才的问题,侯勇毅要赶在下午三点前回到村支部。驻村短短一个月,侯勇毅说他几乎跑遍了眉毛村的每个小组,村里许多人都认识了这个大学生驻村干部,他也和村民们建立了难舍之情。
驻村日记:高明乡侯勇毅
2015年7月,我离开了熟悉的校园,来到高明乡工作。读书时,我认为驻村干部就是在政府坐着,等着村民来上访,直到我自己当了一名基层干部后才发现与想像中的完全不同。
8月11日,我跟村会计借了辆女士摩托车来到十一组。发现十一组因地势较高,所“修”的路全部是盘山的泥巴路,路面因山体垮塌、雨水冲洗而沟壑纵横,达不到路基硬化标准。我把他反映的情况认真做了记录,估计是听到干部下村走访民情的消息,来到组长家的老乡越来越多,一个堂屋都挤满了,我把他们所反映的问题一一都做了详细记录。忙活了一整天,虽然有点累,但我感到我真正站在了群众堆里。
来源:安化电视台
编辑:刘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