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扶贫花开】扶贫“先行官” 引领脱贫攻坚战

来源:安化电视台 作者:郭渺洋 编辑:刘强 2017-10-24 15:26:01
时刻新闻
—分享—

  “2018年贫困县摘帽,2019年贫困村退出、所有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按照这个总目标,我县科学制定年度减贫任务和贫困村退出规划,并将任务逐一分解到乡镇、各行业扶贫单位。近年来,在高位推进精准扶贫的过程中,全县上下形成了一盘棋的扶贫格局,也涌现出了一批先进单位,在全县脱贫攻坚战役中发挥着“先行官”的作用,通过科学施策、措施细化,带领贫困户寻良策、找良方,不断探索扶贫新模式,为全县扶贫工作提供了可贵经验。今天,《扶贫花开》系列报道播出《扶贫“先行官” 引领脱贫攻坚战》。

  奎溪镇位于我县西部,总人口2.49万,全镇共有建档立卡贫困户1048户3721人,重点贫困村4个。交通不便、产业单一成为奎溪镇致贫的主要原因,因此,着力改善交通、饮水项目等基础设施建设,突出产业发展核心地位成为奎溪镇扶贫工作的重点。

  为科学合理制定扶贫措施,奎溪镇率先作为,大胆创新,在全县乡镇中率先成立扶贫工作站,由骨干力量担任站长;所有精准扶贫档案实行台账管理,做到人人有档案、户户有资料;坚持项目扶贫效益分析机制,所有扶贫项目必须通过受益贫困户认可签字这一流程方可实施,解决了扶贫项目粗放“漫灌”的弊端,真正做到精准扶贫。

  在基础设施建设上,奎溪镇优先考虑贫困户集中区,近年来,完成了株溪口大桥建设项目,启动奎达、奎柳、陈老三条公路的提质改造,加大农村危桥改造和安保工程力度,启动并改造人畜饮水工程,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改善,贫困户生活质量得到逐步提高。

  在产业扶贫上,奎溪镇既支持贫困户自主发展产业,又鼓励发展一批专业合作社参与到全镇脱贫攻坚中来,通过土地流转,把土地向致富能手和龙头企业流转,农民通过培训到企业打工,实现由农民向产业工人的转变,通过土地流转收入、打工收入和企业分红,提高农民收入,既盘活了闲置土地,又带动了贫困户自主脱贫,真正做到扶贫由“输血”到“造血”的转变。

  2016年,奎溪镇白羊社区的贫困户刘光付在村干部的帮助下申请到两万元小额信用贷款,开始饲养竹鼠,今年,他的竹鼠养殖业已小有规模,除去前期必要的投资费用,年底还可获得四、五千元收入,真正摘掉了贫困户的“帽子”。通过劳动实现脱贫致富的刘光付对自己的产业信心满满,现在,他正着手扩建自己的项目。

  奎溪便民粮油专业合作社位于奎溪村,目前,该合作社吸纳贫困户53户,183人,每户增收300元以上,并且加速了奎溪镇粮油生产“两区一带”的形成。基于该合作社种植的千亩成片油菜花,今年3月初,首届安化美丽乡村游暨奎溪镇油菜花节在这里举行,吸引了全国各地的游客,更走出了一条乡村旅游扶贫的新路子。

  在全县高位推进精准扶贫的过程中,县委组织部积极发挥党建领航的作用,在扶贫实际工作中,坚持党建先行。突出抓好基层党建工作,不断创新党组织建设及党员管理模式;努力将组织优势转化为扶贫优势,将党建活力转化为扶贫动力;以基层党建工作引领扶贫攻坚,用扶贫攻坚助推基层党建,实现基层组织建设和精准扶贫工作的“双促进、双提升”。

  大福镇富民村是县委组织部的定点扶贫村,富民村是典型的山多田少、生产资源匮乏的贫困村,县委组织部采取七步三公开程序,历时近两个月在富民村进行了一轮地毯式走访,确定贫困人口。在明确了贫困人口的具体情况后,职干划定任务,每人负责帮扶3-5户,各帮扶责任人根据致贫原因,有针对性的制定了帮扶措施。帮扶责任人通过走访帮扶对象,搜集整理贫困户基础信息、及时了解贫困户脱贫情况,并建立好台账资料,为开展精准帮扶奠定了坚实基础。

  自进驻富民村帮扶以来,县委组织部立足部门特点、发挥职能优势,向相关单位共争取资金185万元,完善了富民村基础设施建设。新修公路、修建河堤、改造饮水工程、争取农网改造项目,多措并举、硕果累累,使贫困户生产生活质量得到显著改善。

  奎溪镇和县委组织部探索出了一系列扶贫新模式,是我县因地制宜开展扶贫工作中的一个缩影,我县扶贫工作队探索出的扶贫新路子为扶贫工作提供了可贵经验,也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打下了坚实基础。

来源:安化电视台

作者:郭渺洋

编辑:刘强

阅读下一篇

返回安化新闻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