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我县通过“送教下乡,送教上门”等形式,组织建档立卡贫困户参加实用技能培训班、开展产业帮扶等措施,有效解决了贫困户劳动技能缺乏、脱贫途径单一等问题,提升了贫困户就业创业能力。2017年1-8月,我县共计完成扶贫培训4604人,达到全年目标任务数的90.0%。今天的《扶贫花开》系列报道播出《“造血式扶贫”:授人以渔 拔掉“穷根”》
走进清塘铺镇曾家桥村,放眼望去,一片金灿灿的稻田将整个村庄装饰得格外美丽。饱满的稻穗随风摇曳,越靠近,扑鼻而来的稻香越浓。刘小亮看着眼前的一切,显得格外喜悦。
刘小亮是曾家桥村的建档立卡贫困户,但他有着敢干敢闯的创业激情。2014年,他和村上的10个村民一起合办了“安化县同利缘种养专业合作社”,但是因为缺乏技术和资金,合作社一直没有成效。幸运的是,刘小亮在2016年参加了人社局在清塘铺镇开办SYB创业培训班,接着通过县人社局就业服务管理局申请了2017年第一批10万元政府贴息小额担保创业扶持贷款。技术和资金的缺口,一次性得到解决,刘小亮的干劲更足了。
刘小亮通过多方筹资,斥资30多万元,在村上承包了农田60多亩发展立体种养结合产业。田内种植优质无公害水稻,套养3000多只甲鱼、1300斤鱼苗,100多斤石蛙。今年是丰收的第一年,不仅水稻长势良好,田内套养的鱼与石蛙也产值颇丰。据刘小亮估算,三年内产值将达到210万元。现在,刘小亮已经成功脱贫。
据刘小亮介绍,他正准备按“土地集约化生产-扩大规模-产业发展-结合旅游业”的思路实现他的农业小康梦,将自己所摸索的经验推而广之,将全村的田土按他所经营的要求进行整合,农民(包括贫困户)可在合作社的帮助和指导下自行经营,无劳动能力的家庭可以入股的方式将土地租给合作社经营。他们将逐步实现油茶基地和蔬菜基地集种植、加工、运输、销售于一体的一条龙产业,并发展较大规模、极具安化农家特色的农家乐旅游业,带动全村人民脱贫致富奔小康。
刘小亮的成功是我县大力推进“培训就业一批”工作的一个缩影。近年来,我县力争实现“培训1人,就业1人,脱贫1户”的目标,充分发挥技能培训、创业带动、政策扶持等政策的叠加效应,全力打好就业扶贫“组合拳”。同时,针对我县县域情况,特邀请专家和专业培训师前往各乡镇或贫困村实施就地授课,培训对象涉及全县各乡镇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培训内容根据贫困户实际需求而定。培训专业包括家畜饲养、茶叶栽培、药材种植、柑桔种植、茶叶加工、茶艺师和家政服务等极具安化本土特色的专业,便于培训对象实现就近就地就业,兼顾工作与家庭照顾两不误。
在完成“输血”到“造血”转变的同时,我县在全县各乡镇轮流举行精准扶贫招聘会,助推贫困户实现就近就地转移就业。2017年,我县已举办各类培训班62期,组织精准扶贫招聘会15场,综合其他方式的劳务协作扶贫工作,全县贫困劳动力新增转移就业人数达1046人,完成率突破100%。值得一提的是,今年我县分别在县人社局、梅城镇和坪口镇举行的“春风送岗位”精准扶贫大型招聘会,活动现场共提供15000多个就业岗位,其中本地企业40家,前来求职者达3000多人,达成意向性协议者1200多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人口350人,充分保障了广大求职者就地就近就业。下阶段,我县将继续开办各类培训班,举行精准扶贫现场招聘会,更广泛、更深入地调动广大贫困户乃至全社会的创业创新激情,助推全县打赢脱贫攻坚战。
来源:安化电视台
作者:邓鸿瑶
编辑:刘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