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悠悠桑香情

来源:奎溪镇中学 作者:龚再华 编辑:刘强 2017-03-08 14:46:54
时刻新闻
—分享—

  中秋节前夕,友人给我寄来一盒安化云天阁茶叶有限公司生产的桑香茶,我没有独饮,我准备把它带回家去,和父母一起在中秋的晚上一家人细细品尝。

  我们这里是茶叶的故乡,对茶叶是再熟悉不过了。黑茶、红茶、绿茶,我们村上了年纪的人都会做,我父母每年都会制做一些茶叶给我们喝。早前年做黑茶,去年就做了红茶,今年清明前他们就早早上山采一些刚冒出一片两片嫩叶的茶叶,制做成青茶(我们这管绿茶叫青茶)。各种茶叶,换着样法供我们儿女吃喝。至于这友人送来的桑香茶,他们是第一次见识,而且又恰逢中秋,全家人在这浓浓的节日气氛里,一起品尝这独特的桑香茶,想必别有一番趣味。

  说起桑香和茶叶,曾经在我少年记忆的角落里,有一隅专属它们的美好回忆和想望。十几岁的时候,我曾往烟溪坐火车去溆浦,途径烟溪715矿驻地附近,看到田地里成片绿树,田地周围山坡上铺满了绿油油的茶园。当时看到田地里的那些绿树,我很诧异:因为我们村里的稻田种的都是稻谷,这田里种树,岂不是浪费?跟我同座的人告诉我,那绿树是桑树,这里的人种桑养蚕,经济效益比种稻子强得多。

  我生长在江南,知道江南是古代丝绸之路的起源地。知道种桑才能养蚕,养蚕才能吐丝,吐丝才能有丝绸,有丝绸才会有汉唐到明清到现在都连绵不绝的丝绸之路。知道西去的丝绸路上,马和骆驼驮载的不仅是丝绸,还有江南景德镇的瓷器,更有家乡的黑茶。也知道古人有在房前屋后种桑树和梓数的传统(我们那种的都是梓树),所以用“桑梓”代指家乡故土。可是,如此近距离与桑树相见,我还是第一次,而且丝绸之路上必不可少的丝绸和茶叶,逐根溯源,绿树成荫的桑林和绿油油的茶园在这偏僻的山村里,相邻相伴在一起,我为我的发现和感悟而惊喜。这惊喜中当然也有满眼的绿世界的生机勃勃,更有我无限美好的遐想:男人们在田地里搭着人字梯采摘桑叶,女人在周围山坡茶园里踏歌而采。采回的桑叶喂着可爱的蚕宝宝,采回的茶叶制成黑茶、红茶、绿茶,那茶叶和丝绸伴着茶马古道悠悠西去。每每想到这,我眼前似乎呈现江南桑叶吐香,茶园溅绿的美好画卷,耳边似乎响起丝绸之路上的班马嘶鸣,驼铃作响。

  如今轮月当空,月光如洗。菜园竹篱疏影,屋角桂子幽香,篱笆牵牛绽放。整个庭院显得宁静而温馨。我给大家每人泡上一杯桑香茶,茶香随着月光四散开去。母亲说:“这桑香茶比我做的青茶香多了,隔很远就闻到有清香味。”父亲端起茶杯,放在唇边,闭着眼,徐徐而闻,然后慢慢小饮一口,回味良久,嘴里才吐出两个字:“好茶!”母亲看着父亲品茶的样子,笑着说:“看你喝得一副酸样。”父亲很得意地说:“我们做的茶叫呷茶,见不得世面的,这桑香茶是好茶,好茶当然得细细而品。”我拿着它的说明书对二老说:“这桑香茶可是降血糖、降血压的灵物,爸妈你们要多喝呢。”旁边读初中的外甥调皮地侃道:“喝了桑香茶,饭多吃,药不呷。”妹妹抚摸着外甥的头,对外甥和蔼地说:“我们当年就是吃着你外公外婆做的茶长大的。”

  是啊,我们这一辈就是呷着父母做的茶长大的。渴了,咕隆咕隆地喝茶;饿了,有时没有菜,干脆把饭泡在茶水里胡乱吃起撑饱肚子就行。上世纪七十年代以前出生的农村人,没少吃过茶水泡饭的。隔夜的茶也照样喝,而且大人还说隔夜茶会治病——喝了隔夜茶,饿死郎中爷。如今生活水平提高了,喝茶的品味也不同了,茶水泡饭权且当忆苦思甜。随着做茶制茶工艺的进步,安化本来就是世界黑茶的故乡,茶文化底蕴深厚,好茶不断地出现也不足为奇,桑香茶也许就是属于当中一种茶叶品质的创新吧。啜之饮之,不说满口生香,进到肚里,却是沁人心脾。它追求的不仅仅是口感,更主要的是把传统黑茶文化与健康生命的理念化作缕缕清香,融汇在这泉酿茗煮的杯壶世界之中。

  中秋之夜,我和家人泡着桑香茶,轮盏推杯。在这浓浓的亲情里,我的思绪又徐徐袭来。少时偶尔看到的相邻在一起的绿油油的桑叶和茶叶,竟然被制作成桑香茶摆在我面前,让我观,让我尝,让我品,让我思。我想,以后西去的丝绸之路上、茶马古道中,一定会少不了这悠悠桑茶香,游子杯壶世界里,更少不了悠悠桑香桑梓情。

来源:奎溪镇中学

作者:龚再华

编辑:刘强

阅读下一篇

返回安化新闻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