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从《兵部执照》看清朝赈灾举措

来源:县档案局 作者:谌必民 编辑:刘强 2016-10-11 16:36:41
时刻新闻
—分享—

  最近,我县发现一件清朝光绪三年以宣纸载体、14平方厘米,以毛笔,块墨书写的《兵部执照》。这张《兵部执照》 横排为“兵部执照”4个正楷字体。中间竖排为正文,右边为日期,盖有兵部钤印,兵部朱字批示。周边印有太阳、云饰等图案。全文如下:

  《兵部执照》:兵部为筹饷事:内阁抄出山西巡抚曾奏请颁空照一折。光绪三年九月二十二日,内阁奉上谕:曾国荃奏山西赈款不敷,恳请推广捐输,并请饬部颁发执照,着照曾请行该部知道,等因,钦此。查本部颁发空照,向给虚衔封典,惟前任云贵总督张亮基奏请发实官执照,本部因滇省军需繁要,暂行照准。今山西巡抚曾请发实职虚衔封典空白执照,钦奉特旨允准,自应暂行照准,以期鼓励捐输,接济赈务。除酌定颁发执照数目,越繁办给外,应令该抚随时督饬,□员认真稽查,并加用印信填给,仍按次造报本部,以凭稽核。至收捐项例银百两,随收部饭银壹两五钱,给照壹张,随收照费银叁钱,均应遵奏章办理,随同奖册一并解部。今据俊秀杨超,现年四十一岁,系山西太平人,遵例报捐从七品职衔,交正项银捌拾两钱,饭银壹两,照费银叁钱,于光绪三年二月十九日在山西巡抚照数收讫,给予亲填部照,并填执照根截下送部,以昭核实,须至执照著。曾祖培旗,祖德顺,父良保。右照给杨超收执,从七品衔。光绪三年二月六日。

  《执照》大意是,光绪三年,山西巡抚曾国荃“奏山西赈款不敷,恳请推广捐输”,求皇上令兵部颁“发实职虚衔封典空白执照”,皇上“特旨允准”,兵部遵旨颁发“遵例报捐”俊秀杨超从七品职衔,“以期鼓励捐输,接济赈务”。

  曾国荃(1824—1890),字沅浦,号叔纯,又名子植,湖南双峰县荷叶镇人,清朝著名大臣曾国藩的九弟。1852年(咸丰二年)举优贡。1864年凭借在太平天国运动中攻克南京,立“天下第一功”,赏加太子少保衔,封一等威毅伯。1866年春任湖北巡抚, 1875年授陕西巡抚迁河东河道总督。翌年调山西巡抚。1881年升陕甘总督。

  据史载,从1876年到1879年,直隶(今河北)、山东、河南、山西、陕西等省,持续4年遭受大面积干旱,农产绝收,田园荒芜,“饿殍载途,白骨盈野”, 受旱灾及饥荒严重影响的民众人数多达1.6亿到2亿,约占当时全国人口的一半。直接死于饥荒和瘟疫的人数,约1300万人,其中山西省1600万居民,死了500万人。据山西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著的《山西大事记》载,光绪三年,山西遭受严重旱灾,平阳府、蒲州、解州、霍州、隰州赤地千里,川竭井枯,受灾极重的八十四个州县,灾民超过五、六百万,饥死者十之五六。光绪四年,平、蒲、解、绛户口不及上年一半,百姓不是死于沟壑,便是逃亡他乡。这场灾难以1877(丁丑年)和1878(戊寅年)最为严重,称为“丁戊奇荒”。其中河南、山西灾情最深,又称“晋豫大饥”。御史郭从矩(长治人)于光绪三年十二月二十日奏称:山西遭受严重旱灾,受灾极重的八十四州县灾民超过五六百万,饿死者十之五六,有全家饿死无一留者,死人千万,诚自来未有之奇灾也。山西巡抚曾国荃在向朝廷的奏报中写道:“晋省迭遭荒旱……赤地千有余里,饥民至五六百万之众,大祲(jìn)奇灾,古所未见”, “树皮草根之可食者,莫不饭茹殆尽。且多掘观音白泥以充饥者,苟延一息之残喘,不数日间,泥性发胀,腹破肠摧,同归于尽”。“询之父老,咸谓为二百余年未有之灾”。旱灾自光绪二年持续发生后,曾国荃一方面禀报清廷,同时开放仓谷,并令地方官在光绪三年七月以前“捐廉抚恤,又令绅富各保各村”,七月至十一月起开赈。

  山西大灾,赈务万分紧急,清廷即时采取了措施。光绪三年五月,曾国荃向朝廷汇报灾情时,提出把光绪三年上半年应解京饷五十万两,拨出二十万两作为赈灾,很快得到清廷的允准。除了山西官方设粥、放赈救急外,民间救济活动也踊跃开展了起来。从曾国荃在山西巡抚任上留下的几件批牍中,可以窥见当日官方敦促富人慷慨解囊的情形。榆次县在山西属经济较好之地,但募捐情况让曾氏不满,“该县著名巨富二十余家,闻其家赀大者亦五六十万不等,何以此次仅捐银十四万两耶?此上富未能尽力捐输之实据也”。他要求属下在民间宣传 “穷者不能生存,富人也无法安享富贵”的道理,“此次通省奇灾,全仗富者出赀,官场出力。方救全大众性命。贫民之心志贴然静谧,斯富民之身家乃能永保无虞。若富民但为一身一家之计,不肯出余赀以救人,牧令又常存一邑一隅之见,亦竟置大局于不顾,则赈务不易办矣”。清廷发动官方和民间全力捐助,由政府在官员中发动倡议,实近于摊派,据曾国荃光绪四年七月之奏疏,官员捐款捐物数量不菲,“除天津收过各省官绅商富捐助晋赈银两,业由直隶督臣李鸿章会同臣开单奏报外,所有山西省城赈捐局先后收过京外捐助赈需银米,截至七月十五日止,共银十万一千二百七十八两,粮一千五百石”。 民间渠道的捐助活动多由有名望的绅商主持,“红顶商人”胡雪岩一人给山西、陕西、河南等各灾区捐银高达十万两,另据《申报》记载,苏浙一批热心绅士亲历灾区,经其筹备的捐银前后超过六十六万两。

  为了赈灾,清廷又通过捐纳获得款项。所谓捐纳,是指朝廷向自愿报捐人出卖官爵封典的制度。曾国荃为山西巡抚时,清政府发给他虚衔实职空白执照各2000张。光绪三年五月,朝廷一次给山西的灾民划拨了20万两赈灾银,令曾国荃采买粮食,运往山西赈济。曾国荃除了在山西就地开捐外,还派人到商贾富足之区,如天津、上海、汉口、宁波各处设捐输局,按捐输数量的多少,分别给捐者不同的官衔和官职。岳麓书社最近出版了《曾国荃全集》,关于这次灾情及中央和地方政府的应对措施,其书札、奏疏、批牍中均有翔实记录。

  我县发现的清朝光绪三年《兵部执照》是兵部发给杨超的一个官位职级证明即“任命书”。正文结尾开列了杨超祖上三代曾祖、祖、父的名号以防伪。杨超共捐银捌拾壹两叁钱,得了九品十八级官职的第十四级从七品官衔。

  这件《执照》是非常珍贵的实物,对研究晚清名人曾国荃、“丁戊奇荒”、清代捐纳制度提供了极为难得的史料,也印证了曾国荃对山西赈灾的贡献。

来源:县档案局

作者:谌必民

编辑:刘强

阅读下一篇

返回安化新闻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