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我的文学创作观

作者:黄献忠 编辑:刘强 2016-06-28 11:28:01
时刻新闻
—分享—

  其实在我读初中的时候,我便开始学习写诗。写花鸟虫鱼,江河流水,云雾山景。也寄托自己对未来生活的憧憬,抒发自己那所谓远大理想与思想抱负,对亲情对友情的渴望,更有对咱山村之外美好世界的向往。日也写夜也写,放寒暑假田间地头劳作收工回来,脚都不洗就去抓纸笔,写自己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不知天高地厚的给予评议一番,在修公路,采石场听到了什么笑话,也在抽烟休息的时候,拿个笔很潦草的记录下来.。好像自己什么都要写,什么都可以写,好像自己真的是个生活阅历很充足,有说不完的话,讲不完的故事,自己就个人生活道路很曲折,人生历练很离奇的老者,写个人生传记,生平回忆录什么的就只要一顿饭的功夫。有时真把自己搞得自己是魂不守舍,像有神经病一样。结果呢东西没出几件,为啥?那写的都不是自己的生活,不是自己经历加自己思考的东西。一个十四五岁的初中生哪有多少生活经历?世界观与人生观都未很完整的形成,哪里就会有自己的思想。写的纯粹就是听别人的故事,作自己的假文章,那有什么用?写的东西经不起别人的看,明眼人一看就知道你这是听来的故事。有的作品虽说是作拢来了,但都十分幼稚,语句也很粗糙,意境也很单薄。又加上写作技巧与写作技能低下,文体知识与文学常识的缺泛,写的东西小说不是小说,散文不是散文,杂文不是杂文,尽是些四不像的玩意儿。

  一直到高中毕业,大学没考上不得不在家里面务农,在田间地头,山头谷底长达四五年的挖土,砍柴,喂猪,上乌云界烧木炭,才真正体会到咱父辈前人们一生都生活在农村,正真的不容易。我们家中人手又少,什么事情都必须亲历亲为,家中的大事小情都是我与老父亲一点一点的做,绝对不能来半点虚的!你不实实在在,生活之中你就得不到实际。老父亲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人不哄地皮地皮就不哄肚皮。我认为搞文学创作写这东西也一样,你只有自己亲身历经,有锻炼与磨砺了一番的生活,自己才有所感悟,才有所思考,经历加上思考才会领悟出点什么,有了领悟才能写出既真实,有情感又富有生活气息的的东西。不一定要有华丽的辞藻,精美的语句,写就真实的写,想到什么就写什么,体会到什么到什么就写什么,感悟到什么就写什么,不一定要写什么大理论,不一定要写这个事情教育了我们什么,说明了什么等大道理。那我个人觉得太过于说教,老是说教的东西,在成年人心中也不是会那么喜欢接受的。别人不愿意接受的东西那有什么意义?

  我就只是自己努力去生活,在自己生活,工作环境里成在的人和事之中,去寻找自己觉得有特点,有特色,有意义的事去写,寻找到了就将那个原有的事去稍微做点艺术构思,作一下结构的调整与布局的安排之后,再去组织什么特色的语言文字来进行表达,叙述出来 。这就是我的写作习惯,这就是我贴近自己的生活现实的文学创作,这也就是我的本色写作。

  我记得我第一个在公开刊物上发表的东西,是由黄浩开老师推荐,那也是我获得了第一笔九毛钱的稿酬,就是在《散文诗》上刊出那个写雾境的东西。我清楚地记得那是我刚初中毕业,个子还没长高,在秋末某一天,父亲安排我大清早去山上摘玉米,爬到山顶看到满山的晨雾,在自己所站的山头,山腰不停地来回飘逸,时而忽上忽下忽的盘旋,时而左忽右的翩跹浮动,而我又挑着两个箩筐,再加上前两天晚上看的神话故事电影片《牛郎织女》之中的某个场景,于是,我就写出了“挑着两个箩筐如同牛郎追织女,放入生活现实眼前的世界在晃荡。”这样的句子。一个初中生个子没长高,肩膀没长圆,挑着满满的一担玉米,上崙下坡的很吃力地行走,眼前的世界不晃荡才怪呢···黄浩开说编辑老师说这句写得最真实,又有文学色彩,就决定选用我那个小稿子的。还有我刊发在《湖南作家》【季刊改月刊】创刊号上的那个短诗《致你》就是写的我每次上山砍柴,挖土,收割劳作到很晚了都还没回来,我老婆多次地站在我家门前的田埂上,多次瞭望我的最真实的一个场景。这两个作品我基本上没有做多少艺术加工,也没有做多少文字方面的修饰,很自然而然的提笔就流到了纸上。因为这就我亲身经历,亲身感受而领悟到的一份真切。

  我也觉得真正能感动人的作品,一定要投入自己的真实情感。只有将一份最真实得不会让别人质凝,且完整的情感完完全全融入在你的思维,在你写的时候才能感动你自己,将他在你的作品之中很扎实的,很准确的表达出来了,你的作品才有可能打动读你作品的那个人!您自己都觉得是干巴巴的东西,别人肯定也不会喜欢的。

  我是离过婚的人,对离异的情感的的确确有过长时间,并且是很残酷的思索的。于是就有了刊于某省刊上《你隐藏在我生命最深处》,《见到你,只能在梦里》,《姐姐,我想你,在今夜》,《一瞬》等一些诗作。虽不敢说对诗作之中表述的场景完全是一笔写实,但我敢肯定在我写作时,我所融入的情感绝对是真实的!

  我以我自己的创作体会,我敢肯定的说,真正能够感动人的作品,绝对的不是作家随意联想,胡编乱造出来的。而是作者本人深入了解生活,观察生活,体会生活,但又不是将生活简单复制,而是将自己的灵感,爱与热情,再融入自己的思索,加上自己的领悟,一点一点地敲打与锤炼出来的!记得已故著名老作家老舍说过这么一句话,“对生活我思索,思索的时间长了,从我笔尖流出来的就是血。”我也觉得,读了能动心,动情,动人的文字只能是作家反复地思索,提炼,思索,再提炼出来的结果。兴许文学艺术作品来源于生活,但又永远高于生活的道理就是在于此吧·····?

  也曾记得在二零年我在帮助《湖南作家》杂志作组稿与发行工作时,当时的社长,从咱安化走出去的著名作家廖静仁老师,在一次统稿小会上说的一句话,路要靠自己摸索着去走,走别人一个模子的路,就算走出来了那也不是你,充其量只是别人的一个翻版。那是文学创作最没有出息的路。是一条死胡同!我谨记着他说的这一句话,创作创作就是要创新,无论是重复别人还是重复自己,那将就是您文学创作生命终止的那一天!

  这只是我一个刚开始步入文学创之路者一路摸索着走过来,得到的一些体会,就算是我自己的文学创作观吧。绝对不能当作什么经验之谈,作为初入门者,没有取得零星半点的成就,更本就没资格谈什么经验的。强要谈只能是增添笑话。我现将我得到的体会说出来,目的是想请前辈老师与各位同仁指出我的错误,让我少走弯路,让我不要误入歧途啊。使我能将坚实地走我的路。

作者:黄献忠

编辑:刘强

阅读下一篇

返回安化新闻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