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吴吉星:坚守“孝道”之魂 尽显男儿担当

来源:安化电视台 作者:汪綝 编辑:刘强 2016-01-08 15:36:41
时刻新闻
—分享—

  中国有句古话叫“时穷节乃现”,这句话用在吴吉星这位农家汉子身上最合适不过了。在最艰苦的日子里,他多次放弃人生中重要的发展机遇,只为回报那份沉甸甸的父爱。多年来,他始终坚守在老父亲身旁,将中国传统孝道诠释得淋漓尽致。系列报道《我们身边的道德模范》今天播出吴吉星:坚守“孝道”之魂尽显男儿担当。

  镜头里的农家汉子名叫吴吉星,今年42岁,是古楼乡和谐村人。他的家庭情况有点特殊,没有妻子,也没有兄弟姐妹,只有一位98岁高龄的老父亲和他相依为命。吴吉星1973年出生,他出生时父亲已经56岁,母亲也接近50岁。在他7岁的时候,母亲因病撒手人寰。提及母亲,吴吉星满是眷念和内疚,母亲给予他生命,可是他却永远没法回报她,这是他心底永久的遗憾,也成为他对老父亲尽孝的心理寄托。

  同期声:孝老爱亲模范候选人 吴吉星

  (孝道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老祖宗留下来的 在我们这一代不能丢 老父亲活着的时候 好好的照顾他 尤其是照顾他的晚年 让他安度晚年 过的比较幸福)

  “穷人的孩子早当家”,为了减轻老父亲的压力,成绩优异的吴吉星很早就辍学了。从16岁起,他先后到益阳市内各处务工。在县城东坪,他卖过鱼;在沅江罗阳农机厂,他刻苦钻研电焊技术,并成为这个行业的知名师傅。1998年,吴吉星进入上海正泰电力变压器公司工作,在电焊岗位上一干就是十年,由于技术过硬,工作认真负责,吴吉星受到公司老板的器重,从一名技术工人做到技术管理的位置,月薪也涨到4000元。正当他的事业一片风生水起的时候,老家那边却打来一个电话,电话那头说老父亲突发脑血栓昏倒在地,仍在昏迷中,需要人照顾。吴吉星的人生面临着重大选择:到底回还是不回。回去的话意味着多年打拼的事业再次归零,不回去的话,年迈多病的老父亲又无所依托。

  同期声: 孝老爱亲模范候选人 吴吉星

  (他(堂叔)说你不要回来 你父亲都是百来岁的人了 就像腐木一样 都是要烂掉了 你要为自己的前途着想 当时我没做声 还是回来了)

  来不及多做考虑,吴吉星还是递交了辞职报告,连当月的工资都没结就匆匆踏上了上海开往安化平口的火车。当他在医院看到父亲躺在病床上输着氧气昏迷的样子时,内心充满愧疚之情,愧疚自己这十年在外工作疏忽了对父亲的关心和照料,同时也在内心默默祈祷上天能够保佑父亲挺过这一关。经过两天两夜不眠不休的照料后,父亲终于醒了过来。在父亲住院期间,吴吉星细心地照料他的吃喝拉撒,每天换着花样做吃的,并亲自喂他。在儿子的悉心照料下,老父亲的病情一天天好转起来,但从此丧失了生活自理能力,需要人全天候的照顾。此时的吴吉星又做出了人生中重要的选择:那就是把父亲接到古楼乡和谐村的家中亲自照顾,而这一照顾就是整整8年。

  同期声:古楼乡和谐村村支书 夏同兴

  (因为他老人家 特别是冬天 他一个人睡觉不暖和 吴吉星在被子里面 把被子捂热 再给父亲睡)

  同期声:吴吉星的邻居

  (早上就出去打柴 做饭给父亲吃 晚上回来又给父亲做饭 每天很辛苦 没有一个人给他帮忙)

  8年的时间,三千个日日夜夜里,吴吉星对父亲的态度始终如一,没有嫌弃,没有怨言,只有关心和呵护。一日三餐地换着花样为父亲做好饭菜,并一口一口地喂给他;定期为父亲洗澡,清洗衣服和床单被套;父亲喜欢烧柴火,他就上山砍柴,背柴,为父亲囤了满满一后院的柴火;怕父亲孤独,他每天尽量在家多呆一会,陪父亲聊天。曾有人给吴吉星建议把老父亲送到敬老院去,每月拿点钱给敬老院,自己就可以出去发展事业了。但吴吉星以一句“父母在,不远游”回绝了,凭他的一门好手艺,挣钱完全没有问题。就是在古楼本地,做工一天也有300块钱,可是钱根本打动不了他,早在8年前,他就已经做出了选择。

  同期声: 孝老爱亲模范候选人 吴吉星

  记者:当时做出(放弃工作回家照顾父亲)这个决定后悔过吗?没后悔过 他养育了我的幼年、童年包括少年(父亲)到了晚年 我应该照顾他

  由于家庭经济困难,加之老父亲需要照顾,吴吉星一直没有结婚。为此,这位乐观向上的农家汉子总是觉得对不住自己的老父亲,没有让他享受到儿孙绕膝的天伦之乐。谈及对未来的规划,吴吉星表示会一如既往地照顾好老父亲,为他养老送终。

  同期声:孝老爱亲模范候选人 吴吉星

  (父亲能活100多岁 那也是我的荣幸 等父亲走了以后 我会努力争取自己的幸福。)

来源:安化电视台

作者:汪綝

编辑:刘强

阅读下一篇

返回安化新闻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