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发展村级经济,帮助村民摆脱贫困,高明乡的驻村干部与一些贫困村结对帮扶,他们在村里蹲点,开展调研,进行分析,收集村民困难,主动与上级部门联系,帮助村民出点子,为村级经济发展起到积极作用,真正让“驻村干部”成为名副其实的“助村干部”。今天《驻村干部》系列报道带您走进阴山排村,看这里的驻村干部如何用脚步丈量民情,用真心换得民心,带领乡亲们脱贫致富的。
11月19日早上8:40,我们的记者随高明乡阴山排村的驻村干部,准备去村上的茶园看一看。阴山排村距镇区20多公里,驻村干部廖立枰决定先在镇上的加油站给面包车加满油。
去往阴山排村的路上,我们发现路不仅窄,还比较弯。一旦会车,其中一辆车得退一段距离,才能让对方过去。而且由于前段时间连日降雨,有些路段山体部分垮塌,中断了我们的去路。听说我们是要去茶园,阴山排村的村干部组织村民加速抢修,十五分钟后,我们继续上路。
“这下面就是阴山排村了。”
“这里隔最远的一个组有多远?”
“最远的一个组还要上去三公里路,没有水泥路,是自己开出来的车路。”
“现在离茶园基地还有多远?”
“ 去茶园基地还有八公里。”
终于到了阴山排村,由于驻该村的干部都是计生办的同志,乡亲们一看到他们,便上前询问跟计生有关的问题。廖立枰先后在阴山排村驻了4年,大部分乡亲都认识他。去往茶园的路还有8公里左右,在村上,我们的代步工具从面包车换成了拖拉机,拖拉机带着我们在泥泞的毛公路上缓缓前行。到了半山腰,廖立枰告诉我们,拖拉机只能送我们到这里了,接下来的路得靠双脚走。在这里也碰到了认识廖立枰的乡亲。
这片山是阴山排村村民胡超平的祖先给他留下的财富,胡超平守这片山守了几十年,山上种了一些竹木,却没能给他带来太多的财富。
“廖主任在这里驻了几年村了,对我也挺了解。他建议我在这一片开发茶园, 有价值也有经济收入 。我觉得这个建议听好的。”
阴山排村是高明最偏远的村,也是最贫困的村,村上没有什么产业,今年年初,由村长、村支书牵头,在苦竹园开发了300多亩老茶园。这一举动,激发了驻村干部廖立枰的灵感,廖立枰调查发现苦竹园还有大片的老茶园有待开发,胡超平的那片山上就有不少老茶树。
告别了胡超平,我们继续赶路。廖立枰1米76的个子,体重190斤,走山路走得汗流浃背。他每次来苦竹园茶园都喜欢带一个瓶子,口渴了就喝几口山里的泉水。越往高处走,景色越迷人。峰峦叠嶂,云雾缭绕,还有大片的厚朴基地,让人豁然开朗,身心舒畅。
“这下面就是我们今天来看的茶园基地 。将来如果老百姓还要搞茶园基地的话,就可以成片成片的弄,那样可以扩大茶园面积 。”
廖立枰还计划着以后搭上县里的“顺风车”,在阴山排村搞茶旅一体化。可目前看来,困难重重。仅交通不便这一项,就让廖立枰十分无奈,他经常与联系该村的乡领导黄必清一起商量对策。
时间来到了上午11:30,我们终于到达了海拔1000多米的苦竹园茶园。杨立先是这片茶园的承包人之一,他告诉我们,这片茶园今年年产一万多斤,由于是高山茶,品质高,鲜叶卖出了4.5元每斤的好价钱。在高山上开发茶园,困难重重,但杨立先信心十足,通过驻村干部牵线搭桥,他不仅申请了老茶园恢复项目,还申请了一事一议项目,这些不仅缓解了他的资金压力,还给足了他做大做强的信心。
“我们这上面没有饭吃的,走上来又要到山下去吃饭 。驻村干部来我们着,经常都要饿肚子。”
说到这里,杨立先还有点不好意思,廖立枰经常跟他上山看茶园,对茶园的情况了解得比他自己还清楚。
从山上下来,已是中午1:30,虽然没吃中饭,但廖立枰看到欣欣向荣的茶园和信心十足的乡亲们,觉得十分满足。
蹲点日记:高明乡廖立枰
阴山排村民风淳朴、善良、热情、忠厚,有大片的老茶园和药材基地,可这里交通闭塞,基础设施相对落后、群众收入来源少、生活十分贫苦。在这里先后驻了4年村,望着那一张张布满皱纹的脸、一双双浑浊的眼睛,心里总想为他们做点什么,让这群大山深处的人们能够过上富足的生活。茶园项目迈入了正轨,我的心也终于放了下来,万事开头难,我相信有了苦竹园茶园的开端,产业致富的种子一定会在乡亲们心中生根发芽,茁壮成长,而我这个驻村干部也得往村上跑得再勤快点,尽我所能帮助乡亲们脱贫致富。
来源:安化电视台
作者:蒋越扬 廖艺云
编辑:刘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