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纸上还乡觅乡愁

作者:黄献忠 编辑:刘强 2015-12-01 10:51:07
时刻新闻
—分享—

副标题:——浅析李定新乡土诗歌系列

  对于任何一个时代中的每个人来说,都可能会有家园之感或怀乡之痛,这是诗人永恒的病患和灵感之源,从而使得“纸上还乡”成为一桩必须做甚或惟一可做的事情。近年来,李定新围绕自己的出身地乐冲创作的乡土诗歌系列,不仅讲述着城市与乡村两种文明的此消彼长,也透露着灵魂的倔强和深远的历史意味。这也是他的乡土诗歌系列深深打动我的地方。

  认识李定新之前,是因为他的一首题为《我们只是前行》的新诗深深地吸引着我。记得那是上世纪九十年代末,我在县文化馆《山花》杂志作组稿编辑,我负责的是校园文学版块兼现代诗歌。当时的编辑部主任黄浩开语重心長地对我说:“小黄啊你要想写新诗的水平能得到有效的提升,你必须先多品读,多学习咱安化本土诗人的诗。什么普希金,泰戈尔,勃朗宁啊你都以后再去研究,因为现在你的领悟能力还达不到……”于是他从办公桌一个锁着的抽屉里拿出了一份誊写非常工整的诗稿放在我面前。我至今都还能记得那首诗:“冒着漫天乱舞的尘沙/戴上防沙眼镜/裹紧风衣/我们前行/从脚下延伸的路/通向迷茫而充满希望的前程。……衣衫单薄/行囊枯涩/汗珠晶莹/数落着跋涉的艰辛/骨头喊着散伙 /胸坎上却跳跃着欢快的童心/用脚踢踢路间圆滑的石子,然后/狠狠地,往后一扔/像当年在茫茫草地前进的铁军/越过泥谭,高举旗帜/穿过迷雾/走向黎明。”读完这首诗当时我脑海之中就浮现了在茫茫戈壁,一个戴着防尘眼镜,身穿风衣,顶着漫天的黄沙,义无反顾地作长途跋涉,与恶劣自然环境拼搏的硬汉画面……在当时我就震撼了!诗也可以有这么美,也可以有这么大的思维与感观冲击力,完全不受任何外力的干扰与制约,一幅很美的画面深深地铬印在你的脑海之中。

  后来慢慢地读到的他的诗也越来越多,渐渐地对他本人也有了一些了解。李定新出身在安化县金鸡乡一个叫乐冲小山村,从益阳师专毕业后一直在家乡任教,他的诗歌以乐冲为地理标杆,着重吟唱的是乡亲乡韵与乡情。“乐冲”一词凝聚了他并不宽广但极富思想深度的精神世界。

  关于乐冲,他总能找到很适当的语言与词组,使整首诗都是作为一副乡村风俗画呈现在你的面前。如《总与一缕炊烟有关》其中就有这样的句子,“记忆里,母亲总是将自己/深植在黑矮的老屋/让一缕生机/在屋顶/抽穗扬花/”这其中的”深 植“一词就是从母亲对儿子的爱,对儿子的牵挂与对家的固守等等众多的意境之中提炼出来的一个包容量大而全,多而广,又是最适当得体的诗化词语。在这首诗其中还有:曾几何时/母亲索性将自己连同老屋/当作干粮/放进儿子远行的衣袋。这三句就将一个母亲的付出,将一个母亲的希望等意境全部包含在里面了。将整首诗歌品读完,在你我的脑海之中也就有会出现青山脚下,一座房顶飘着炊烟的黑矮老木屋之前,一位满头银发,满是皱纹的脸上漾溢着幸福的老母亲,两眼深情望着在门前小路越走越远的风俗画……

  在李定新众多的乡土诗之中我最喜欢,也认为最耐看的还是《父亲的烟斗》。这首诗后来在《西部》、《湖南文学》等文学期刊发表。全诗总共为十一行,三个小节,仅仅五十三字,虽说我读过很久了,但至今我还能随口吟出:父亲走后/烟斗/斜倚在母亲的床沿/很多时候/我发现/父亲的烟斗/并沒有熄灭/浓浓的烟雾/呛得枯守老屋的母亲/在梦里/都泪水涟涟。这首短诗比古典词牌浪淘沙都还要少一个字,但是比众多浪淘沙表达的意境都要深远,而且很耐读耐品,含蓄但又不难懂。第一次品读完只要稍微一停顿就明白这是一首写一个老母亲深深怀念己故老父亲的诗歌。假如你多读几遍你就会明白这其实就是一个海枯石烂,地老天荒至死不逾的爱情故事。这首诗最大的成功我觉得是他的构思,他的构思是使用了一个孩子的眼光作表象很真实营造一个场景,而将自己与母亲的情感巧妙地隐藏在字里行间的背后。再其次是素材的精选与组合。他的素材就是烟斗与床。床是咱农村人忙碌了一整天唯一身体与思想能放松的地方。当母亲放下一天的劳累,躺在床上,就很自然地想到了往昔,想到了父亲……再借用因烟呛流泪与心中感伤也会流泪这两个原由巧妙组合在一起,让它呈现一种往事如烟的意象……这就是使分散成集中,使平面成为了立体,情感与思想一瞬间就得到了升华。这就是真正沙里淘金,在平凡之中找到了神奇,用最省俭的笔墨达到了饱满。

  其实李定新的乡土诗不仅仅是画面感很强、语言精美洗炼,而且情趣意境引人入胜,对人的思想颇有启迪和教益。情感表达也是丰富多彩,既有亲切的流露,又有很深沉的表达,即有亲切的细腻委婉,又有如山间溪水绵延不息的永恒。如《村口的水辗》,品读完之后感觉那种情感亲切得如光脚丫踩在春天松软且温暖的泥土之上,然而当你读完《母亲的酸菜》《清明里的父亲》与我上面解读了的《父亲的烟斗》等篇章,你会觉得那情感如同云层遮住了满天闪烁的繁星……

  后来《山花》因故停刊我也去了深圳。一直到2008年在政协一朋友新居乔迁之喜的酒会上,才见到了我仰慕己久却又一直无缘得见的乡村歌者,本土诗人。由于我兴奋得无以自制,又不善言谈,我俩握完手后,将自己一份对诗歌的喜爱与对他的仰慕之情表达得磕磕拌拌,结结巴巴,惹得全场哄堂大笑。他和蔼亲切地对我说,那些都是过去,也不能算是什么成功,只要你有颗真正的爱诗之心,对生活充满热爱,对走过的人生之路有思索,你也会写出比我更好的诗歌来的。

  兴许是对故乡有着深深的眷恋,也许是心中充满了对故乡和在故乡土地上辛勤耕耘着的父老乡亲的敬仰之情,于是他深深地觉得哺育自己、倾尽所能扶他走出大山走向新天地的桑梓之地的一草一木、一山一水都是有灵性的。

  因为有灵性,就觉得故乡的一切都在灵动。也使得他的诗歌具有多数人所不具备的温情和直抵心灵的质感力量。灵动的山山水水,灵动的风物人情也就牵引着他的思绪,他的诗意在那灵动的桑梓之地久久地飞舞,盘旋,翱翔……

作者:黄献忠

编辑:刘强

阅读下一篇

返回安化新闻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