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奎溪镇:打造“生态名镇、矿业重镇”名牌

作者:彭瑾业 编辑:刘强 2015-08-20 16:40:55
时刻新闻
—分享—

  一个地区面貌的改变,并非一朝一夕之功,作为国家级贫困县的安化,需要政府沉下心来树立正确的事业观和政绩观,持续不断的努力。 我县自2008年12月提出“做深矿产业,做强茶产业,做响旅游业,加快交通和城镇建设”的“3+2”发展战略以来,集中力量,科学统筹,一届接着一届干,一以贯之谋发展并取得显著成效,为鼓舞发展士气,传递各乡镇立足当地资源禀赋,落实3+2战略的信心和张力,我台特推出大型系列报道---《落实“3+2”---乡镇篇》,今天我们走进奎溪,了解这个矿业重镇如何实现生态升级。

  一提到奎溪,很多人自然而然会想到渣矿。这个成功转型的百年老矿在奎溪的工业产值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在与辰州矿业成功对接后,它有了跨越式的发展,而奎溪的镇域经济又上新台阶,然而和许多老工业基地一样,转型与蜕变,已经成为支撑其不断前行的唯一出路,一个产业的发展,迸发出这个乡镇的进城,今天奎溪的故事,就先从我身后的湖南安化渣滓溪矿业有限公司说起。

  投资4000多万元的新尾矿库工程正在紧锣密鼓地建设中,到目前为止,1200米长的主隧道工程已完成950米,三条支隧道和渗漏工程已全面完成,坝体工程有望在5月底正式启动建设,渣滓溪矿业有限公司“8+1”技改工程已累计完成投资3.2亿,重点工程建设顺利推进,2014年公司共生产精锑2133吨,实现销售收入7735万元,实现利税1400多万元,自2009年7月改制以后的渣矿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

  湖南安化渣滓溪矿业有限公司总经理 曾庆彬告诉我们,投资将近4个多亿,进行系统改造升级,从原来的2千吨的产量翻了一番到5千吨的产量,利润也得到了持续的增长。

  渣矿自2009年7月改制前存在规模偏小,工艺落后,人才匮乏,资金短缺,职工思想观念陈旧等一系列制约企业发展的瓶颈,受市场、体制等因素的掣肘,这一工业“航母”,曾一度处于停产状态,职工仅靠最低生活费维持生计。面对改制的阻力和压力,镇政府大力做工作,公司实施“抓发展、促稳定、转观念、立标准、建机制、树形象”的工作方针,成为集采、选、冶为一体的综合型锑品重点生产基地,展现出凤凰涅槃的傲人新姿。

  通过6年的改制,员工的收入得到持续的增长,公司进一步完善了薪酬福利体系、提高了职工福利待遇,占地60亩左右的华峰新城生活小区投资1亿多修建了540套住房,使职工的生活环境得到了一种彻底的改观。

  矿企业的可持续发展需要提高资源利用率,这几年渣矿每年都投入了几千万用于资源的获取,整个资源的有效利用以20%到30%的速度在递增,金属量也从原来的两万吨增加到现在十万吨,规模的扩大对残贫矿的利用延缓了企业生存的寿命,对原来的低品位矿石进行了综合的利用。

  湖南安化渣滓溪矿业有限公司总经理曾庆彬告诉我们在废气废渣废水方面他们下重金,先后投入六千多万对三废进行了全面升级改造,排放的指标都优于国家。

  矿产是奎溪的支柱品牌,是强镇之本,实施好渣矿8+1的工程,维护好渣矿优良的生产、生活环境,是本届党委政府在发展层面上,最大的任务。奎溪镇党委书记杨正华说,2015年奎溪镇将在县委政府3+2发展战略的指引下,坚定围绕矿业重镇、生态名镇这一定位,突出党建、 项目、产业、民生这4个方面 全面实施一场一库两桥三条路建设,努力实现3个目标,即优美集镇、优良环境、优势冬种,为安化西大门崭新形象的打造,进一步夯实平台和基础。

  除了矿产业,奎溪的生态环境得天独厚藏在深闺人未知。每年在油菜花开季节,奎溪千亩油菜田都会吸引周边县和乡镇的游客慕名来拍照。近年来,奎溪镇加大土地流转工作力度,新发展油菜种植10000余亩,并引导农民成立专业合作社,进行农业现代化运作。

  奎溪镇副镇长陈志光表示,奎溪镇党委政府计划加快发展多种形式的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抓好粮食与油菜优势产业生产,把新龙、黄沙溪、白羊、永兴、奎溪、言槐等适宜种植油菜的区域打造成油菜产业带,尝试将我镇S308线和烟奎线沿线打造万亩油菜观光示范园。

  生态是奎溪的一个品牌,这里有国家级原始深林,有被誉为全世最美乡村的银玄风光带,奎溪镇对生态的定位是,山青、水绿、人美、风景极盛,为此奎溪镇将继续抓好立项争资,抓好城镇建设,抓好民生工作,着力做好优美集镇、优良环境、优势冬种,不断完善惠及民生的项目,增加百姓幸福指数。

作者:彭瑾业

编辑:刘强

阅读下一篇

返回安化新闻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