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冷市镇:五驾马车驱动茶产业腾飞

作者:蒋越扬 编辑:刘强 2015-08-20 16:46:16
时刻新闻
—分享—

  冷市镇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大镇,长期以来,受区位及资源制约,以小农经济为主,人民群众生活水平较低。而就在五年前,冷市镇积极响应县里的“3+2”发展战略,量身定做五驾马车,驱动茶产业腾飞,打了一场漂亮的翻身仗。《落实“3+2”战略--乡镇篇》今天为您讲述冷市镇发展茶产业的故事。

  走进冷市镇,一片片美丽的茶园映入眼帘,让人印象深刻。冷市镇党委书记周华山跟我们说了一组数据,截至2014年底,冷市镇共建成97处茶园基地15000亩,建设优质良种茶苗繁育基地230亩;建成并投入使用高标准茶叶加工厂2座,年加工能力突破20000担,茶叶税收突破3000万元。而就在5年前,冷市镇还是一个没有规模产业、发展相对滞后的乡镇。

  冷市镇发展的转折就在2011年,当时,省、市高度重视茶产业发展,针对茶产业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县里则把茶产业定位为我县的支柱产业,将“做强茶产业”写入了“3+2”发展战略中。冷市镇党委政府通过调研分析,决定顺势而为,搭上这辆政策快车。在确定了“以茶兴镇、以茶富民、茶旅一体化”的发展思路后,冷市镇党委政府出台了《茶产业发展意见》,制定了2011-2015年茶产业发展规划。该规划的主要内容是力争在3-5年内通过土地流转建设“两带四片”,即资江沿岸带、茅东公路沿线带、南华片、三洲片、中溪片、红岩片的万亩有机茶园基地和百亩优质茶苗基地,力争到2015年,全镇年产黑毛茶突破5万担,实现产值5亿元,税收2000万元。而规划里的这些目标,冷市镇在2014年就已基本完成。

  冷市镇镇长阳锋说,发展茶产业,冷市镇重点下好总体规划这步先手棋。按照五年一个周期,在茶园基地建设、苗圃培育、企业服务、配套引导等方面统筹规划。

  今年年初,冷市镇对第一个茶产业5年规划中的目标进行了科学的调整,将产值目标提高至10亿元,税收目标增加至5000万元。按照设定的规划,冷市镇将通过引领、宣传、培训、土地流转、优惠政策五驾马车,并驾齐驱,强势推进茶产业的发展。为发挥行业引领作用,冷市镇于2011年成立茶叶产业化建设领导小组和镇茶叶协会和农民茶叶专业合作社。

  从2011年至今,冷市镇白沙溪茶叶专业合作社从300多户发展到500多户,茶园面积已发展到4000亩左右。茶农们与华莱、怡清源等茶企共同成立了合作社,在全镇上下形成了喜茶、种茶、品茶,关心和参与茶产业发展的良好氛围。

  为解决种茶用地问题,冷市镇加强了土地流转。即采取招商租赁、“公司+农户+基地”、“合作社+农户+基地”、“大户+基地”等模式,推进茶园基地建设。湖南华莱叶子茶厂就是土地流转的受益者之一。

  湖南华莱叶子茶厂厂长刘林福告诉记者,他们与农户签订合同,租用20年,前3年每亩付给农户350元,后3年每亩是360元、370元、380元依此类推。

  “除了县委县政府每亩补贴1000元的政策外,我们还通过企业赞助,通过财政资金补贴等各种方式,为我们基地的种植大户和农户免费提供茶苗。”阳锋说,冷市镇政府积极对接华莱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白沙溪茶厂、怡清源茶业有限公司等龙头企业,争取到三家茶企无偿提供优质茶苗1500万株以上,极大地促动了农户开发茶园基地的积极性。除此之外,镇政府还投入200万元以上,建设300亩茶苗繁殖基地,缓解茶苗紧张的状况。

  目前冷市镇共有高标准茶叶加工厂4家。今年以来,冷市镇继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优化经济环境,以优惠政策和诚信、优质、高效的服务吸引了山嵘有机生态茶叶公司等茶企落户。如今的冷市,在茶产业的蓬勃发展中焕然一新,在下一个五年,冷市镇政府又早已制定了详细的茶产业发展规划。

  冷市镇党委书记周华山说,通过下一个5年计划,冷市镇将努力打造三大平台,第一大平台就是茶文化种植体验平台,让来冷市的人都懂得我们的茶,怎么从茶苗发展到茶产品;第二大平台就是打造茶叶加工文化体验平台,那就是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引进像华莱一样的战略投资者,壮大茶叶企业的规模,拉伸我们的产业链条,提升茶产业对镇域经济的贡献力;第三大平台就是按照明清徽派仿古风格和梅山文化为底蕴打造茶乡古镇,建立一个茶旅文化体验平台。

作者:蒋越扬

编辑:刘强

阅读下一篇

返回安化新闻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