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标题:——记平口完小刘习聪老师
为了让孩子们的心灵明净透彻,做行动者,而不仅仅是梦想家!遇到什么困难都要往前走!
——摘自刘习聪老师日记
刘习聪老师出生在平口镇一个贫困农民家庭,2008年到贵州省威宁彝族苗族回族自治县新发布依族乡宝塔村新发民族小学担任特岗教师,是建国后第一个到新发乡工作的外省人。新发民族小学地处贵州省海拔最高的石漠化高寒山区,学校海拔2200多米,学校目前还不通班车和网络,外出办事靠走路,学校离乡政府34华里,离县城252华里。6年时间里刘习聪在边边山区默默奉献,用满腔热情对待学生和家长,成为布依山寨里最受欢迎的人。因为家庭经济困难,父亲患有间歇性精神病,母亲患甲亢病,弟弟28岁还在上大学等原因,2014年8月刘习聪调回老家平口完小,平口完小地处柘溪水库腹地,离县城132华里,是全县与县城交通通达度最差的农村学校之一,平口完小的学生均为柘溪水库的移民子女和益阳娄底怀化三市交界边区的农民子弟,刘习聪目前担任平口完小五年级18班班主任,该班是由46位边远贫困农村儿童集中办学在2014年秋季学期新组建的纯寄宿生班班级,46名学生以前在八个最边远的山村学校就读,其中有7位同学来自一师一校的教学点,是全国少有的靠乘船上下学的大型农村寄宿制班班级,是全县平均年龄最小、寄宿人数最多、学生回家难度最大的寄宿生班级,最远的学生离学校有30多里山路,从学校坐船到村子后还要走山路才能到家,全班学生平均年龄10岁,学生来自全镇100平方公里大山里和水库边的十个行政村和县内的古楼、柘溪等乡镇以及娄底市新化县,由于不通公路,全班有45名学生要坐船和跨过铁路回家和返校上学。全班有留守儿童38人,单亲家庭5人。
刘习聪在家访的路上
六年时间里,在新发民族小学就读的每一个学生家刘习聪都去家访过,有的甚至去过很多次,每个学生的家住在哪里、家里的经济情况怎么样刘习聪都非常清楚,甚至学生的父亲爱抽什么牌的香烟刘习聪都知道。为了不耽误第二天的课程,有时深夜一两点刘习聪还在家访的路上。中央电视台记者给刘习聪拍摄专题片的时候推算刘习聪家访的总路程超过了三万里,累计家访学生1168人,县里的领导说刘习聪是全县家访最多的老师。因为家访,刘习聪多次被野狗咬伤,身体留下多处伤痕,刘习聪平均每天加班三小时以上,新发民族小学校长何顺发说刘习聪用六的年时间完成了至少八年的工作量,现在刘习聪的头发已经掉了很多。
刘习聪在边远农村家访
在新发民族小学工作的时间刘习聪上了多个年级的英语,还上了信息技术、体育、品德与社会等课程,平均每周26节课,并且负责学生营养午餐的原料采购,是学校任务最重的老师。面对巨大的工作量刘习聪不仅没有认为是负担,反而觉得是自己加强和学生感情的好途径。他经常利用午休和周末时间辅导学生,学生的每一次作业和试卷他都认真批改,每一堂课他都精心准备,在新发民族小学工作的。每个学生的兴趣爱好他都了如指掌,甚至连中午的营养午餐每个学生有多少饭量、喜欢吃什么菜刘习聪都非常清楚。每到小学六年级毕业的时候,刘习聪从城里请来照相师傅给他们拍毕业照,这是很多孩子第一次照相,第一把自己的成长过程记录在相片上。
刘习聪在家中为留守儿童做饭
刘习聪经常从细微之处关爱学生。给学生弄来袜子手套围巾,使学生不受寒冷困扰。刘习聪喜欢叫学生和他一起吃饭,把最好的菜拿给学生吃。刘习聪请外界的爱心人士对700多位品学兼优的学生得到了资助。刘习聪给学生配发手电雨衣雨伞,让他们能够平安的来回学校。刘习聪从外界外募集了一大批体育用品,使这里的学生第一次踢上了足球、第一次玩上了排球、第一次打起了羽毛球。刘习聪给他们弄来油画棒、精装绘画本、字典等物品,让学生体会到学习的快乐。新发民族小学建校五十多年了一直缺水,刘习聪从外界引进20000元爱心捐款,给学校修建了专用水源,使学校成为全县用水条件最好的农村学校,因为用水条件好,每年都有新特岗教师选择新发民族小学,学校的水源还提供给了村民使用,使村民种上了烤烟等经济作物。在刘习聪的努力下,学校有了操场、围墙、学生宿舍等设施,刘习聪在学校的六年时间里,上级部门对新发民族小学的投入累计600多万元,超过建校后50年的投资总额。每年开学的时候报名的时候家长们会强烈要求把自己的子女送给刘习聪教,很多带小孩进城就读的务工村民,也把子女送回了学校,希望他们的小孩能够由刘习聪来教,有些村里嫁出的姑娘把自己的子女送回娘家寄读,目的就是希望能够把自己的子女送到刘习聪教的班上。
刘习聪教的小学生没有一个人去过县城,有些甚至连乡里也没有去过,刘习聪买来地图教他们看,告诉他们祖国很大、世界很大,并且经常鼓励他们只要努力读书以后就可以走到世界任何一个地方。刘习聪始终认为在边远贫困农村培养出一个学生就是脱贫一个家庭,并且把这个理念作为自己工作的出发点,所以刘习聪格外重视学生的升学就读情况。布依族女生罗荣珍小学毕业时已经18岁,由于年龄大,产生了自卑心理,小学毕业后准备外出打工,刘习聪了解到这一情况后,和她的班主任八次到她进行家访,并且为她联系了一个爱心人士进行一对一资助,终于使其继续升学读初中,现在罗荣珍已经读高中了,罗荣珍说她还要上大学。每次去县城,刘习聪总要去看看他曾经的学生,在刘习聪的心里总感觉毕业了一个学生就多了一个牵挂。在边远农村,上高中是家庭的巨大负担,在刘习聪的努力下,村里有56名学生接受了高中阶段的教育,已经有5人考上了大学,六年时间村里接受高中阶段学生的数量超过建国后60年的总和,村里第一次有了学习物理与电子工程等相对高端学科的学生。刘习聪经常动员初中毕业生去读职业学校,让他们明白有一技之长能够在社会上更好的生存,现在刘习聪的学生中已经有了汽车维修等实用型人才。村里很多在外读初中和高中的学生在假期回家的时候,如果在学习上有不懂的问题都会去问刘习聪。在刘习聪和同事们的共同努力下,现在村里重视教育的风气越来越浓厚,以前村民们把送子女上学作为极不情愿的负担,现在村民们以送子女上学为荣。
在农闲时节,乡亲们很喜欢去学校和刘习聪聊天,在聊天中刘习聪会告诉乡亲们种玉米和土豆不能摆脱贫困,只有能核桃和烤烟等经济作物才能走向富裕。村民们平日里有什么事情很喜欢找刘习聪帮忙,刘习聪也很乐意帮助他们,乡亲们经常会请刘习聪把农药化肥的说明书念给他们听,有些村民收到汇款单后不知道到邮局怎样取款,他们会委托刘习聪去帮他们代取。在村子里,乡亲们把刘习聪当成最信赖的人,家里有事情都喜欢找刘习聪商量,刘习聪也会尽力给他们想办法,村民吕小方,家里有3个小孩同时上学,经济负担重,在刘习聪的建议下他买一台农用车跑运输,现在吕小方不仅解决了温饱问题,家里还盖上了新房。平日走在路上,刘习聪遇到背庄稼或者肥料的老人,刘习聪会帮着他们背。
刘习聪的艰辛付出得到了乡亲们发自内心的认可和社会的高度评价。每次刘习聪背包外出办事或者回家时,村民们总会拉着刘习聪的手,然后动情地对刘习聪说:“你是不是不到我们这里教书了?如果你不到这里教书了,我们可舍不得你啊!”,在场的人都会被这种场面感动地热泪盈眶。村民们办喜事都会邀请刘习聪去,要等刘习聪到了,村民们才会开席。每到端午节、中秋节和布依族传统民族节日的时候刘习聪经常因为要去哪家过节而烦恼,因为喊刘习聪去过节的乡亲太多。村里的布依族歌师还把刘习聪到村子之后发生的变化编成了布依山歌。当地乡亲说:"湖南来的老师就是好!"中央电视台综合、光明日报等媒体对刘习聪的事迹进行了详细报道。教育部副部长刘利民和联合国儿童基金会驻华代表麦吉莲对刘习聪给予了高度评价。并且安排刘习聪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会议并代表中国教师发言。刘习聪是近年来中央电视台报道时间最长的特岗教师教师,也是全国第一位在教育部机关做报告和出席联合国会议并发言的特岗教师。
刘习聪出生在一个非常困难的农村家庭,父母是最底层的劳动者,自从1998年刘习聪的三兄妹上初中后他的父母就再也没有买过新衣服,尽管父母尽了最大努力的赚钱,但家里无法同时供三兄妹上学,刘习聪的弟弟初中毕业后主动外出打工,让家里集中精力先供刘习聪和他的妹妹上学,直到刘习聪和他妹妹毕业后,干了六年农民工的刘习聪的弟弟才返回学校读高中,现在刘习聪的弟弟28岁,还只读大三,并且是靠在学校的助学贷款维持学业,现在刘习聪的父母在自身患有疾病的情况下为了供弟弟的生活费还在外面打工,干重体力活,怀着对父母和弟弟的深切愧疚再加上父母生病,刘习聪放弃了进入贵州省委机关的机会,于2014年7月调回了平口老家,继续担任乡村教师。
离开贵州新发民族小学的时候,刘习聪不敢把消息告诉乡亲们,本想深夜偷偷离开的,但是还是被乡亲们发现了,第一次从安化返回学校取行李时,被学校周围的布依族乡亲李仕刚发现了,李仕刚把家里用来女儿做学费的一只山羊宰了,执意要给刘习聪老师送行,刘习聪三番五次请求李仕刚不要宰羊,但是李仕刚还是要宰,并且说你对我们的娃儿这么好,宰10只羊都应该,刘习聪为了不让李仕刚宰羊,谎称去城里有事,先不收拾行李了。没想到李仕刚晚上11点多还是打去了电话,在电话里说:“刘老师,你回来了吗?我们还在等你啊,你来了我们就开始摆桌子板凳!”,那一刻刘习聪彻底奔溃了,嚎啕大哭。第二次回学校取行李的时候,村民向云光发现了刘习聪,向云光要刘习聪去他家吃晚饭,因为有了第一次取行时李仕刚家的情况,刘习聪答应了向云光,但刘习聪反复请求吃玉米饭和土豆就可以了,但是晚上去向云光家吃饭的时候,确发现桌上有16个菜,平时吃玉米饭的他们家,这一次却全是白花花的大米,在六盘水打工的大女儿也被他叫回来了,其实这是一个非常贫困的家庭,向云光的儿子是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因为没有钱,一直没有治,平时饭量大的惊人的刘习聪,这一次却吃的很少,向云光的妻子对刘习聪说:"你要回湖南老家了,你是我们这里‘嫁’出去的,一定要多回来看看啊!”。为了不再影响乡亲们,刘习聪决定深夜把行李拉走,但是还没有出门就碰到了村民胡雍进,他对刘习聪说:“我就知道你会选择半夜走的,所以给你送了箱花生牛奶”,刘习聪无论怎样使劲就推脱不掉这箱花生牛奶,胡雍进家离学校有16里山路,去乡里买花生牛奶有39里山路,这就意味着胡雍进整天没有干活,八月是贵州大山里给庄稼 锄草的最好时节。村民王井刚在得知刘习聪调离的消息后,前往学校给刘习聪送行,但刘习聪已经离开了学校,王井刚骑着摩托车一路狂奔追到六盘水火车站,硬是要塞100多个鸡蛋给刘习聪到路上吃。刘习聪离开新发民族小学的时候,这样的故事还有很多很多。
2014年8月份回到安化工作后,刘习聪到平口完小担任寄宿制班班主任,该班是全县平均年龄最小、寄宿学生最多、回家难度最大的寄宿制班级,每天早晨6点就赶到学校指导学生洗漱,晚上21点学生就寝后才回家,每天在学校工作15个小时,在不到四个月的时间内,刘习聪到学生寝室280多次,使班上的学生消除了离家单独的心里恐慌,逐步适应了学校的寄宿生活,经常教年龄小的同学拖地铺床,使学生自理能力大大增强。学生吃早餐、中餐、晚餐时刘习聪都在教室里为学生分餐。为了让学生缓解对在外打工父母的思念,刘习聪指导学生给父母写信,并且亲自去邮局把信寄出,每天晚上上晚自习的时候,刘习聪把自己的手机拿出来,让学生和远方的父母通话,很多父母在电话那头流下了感激的眼泪。刘习聪自己也经常和沟通学生在校的情况,三个月内和家长累计通话518次。周末学生放学回家,不管刮风下雨刘习聪都坚持把学生送上车船,并反复拜托司乘人员照顾好自己的学生,自己也多次随船把学生送到家,回到家时已是深夜10点多钟,十来岁的孩子乘船非常危险,刘习聪给他们每个人配备了救生衣,学生乘船时风浪大,刘习聪给每个孩子发放了防寒帽,学生们的家都在边远山村,下车下船后还要走很远的山路才能到家,刘习聪给配备了手电,确保天黑后能安全走到家,平口下雨的天气多,为了让学生在路途中不淋雨,刘习聪给学生们发放了雨衣和水鞋。刘习聪的学生除了坐船回家的之外,还有学生回家需要横跨铁路和乘坐汽车,刘习聪对每一条学生回家的线路都进行了实地勘验,确保学生回家路途万无一失。刘习聪利用整整八个周末和中秋国庆两个长假的时间,跋山涉水坐船走路家访了班上所有的学生,有的学生家还去了很多次,在家访的山路上刘习聪碰到了野狗追赶和山上石头脱落的情况,还有好几次碰到了打雷闪电的情况,刘习聪从没有叫苦叫累,很多家长感叹很多年没有见到老师这么深入细致的家访了,在这么边远贫困的农村老师能走到家里来真的想不到。夏旭朝同学家在边远贫困的兴果村,父亲已经年近50岁,父母靠赶马运木头挣钱让两个姐姐接受了中职教育,但两个姐姐都远嫁陕西等地,使得夏旭朝的父亲对子女教育完全失去信心,经过刘习聪多次家访,让夏旭朝的父母重新燃起了培养夏旭朝的信心。张泽鹏同学不爱学习,也不注重团结同学,在班上很不受学生欢迎,刘习聪通过实地到张泽鹏家家访后了解到张泽鹏家经济状况非常困难,全家住在低矮的木制危房中,他有一个姐姐在重点学校读书,父母靠烧炭供他们姐弟俩上学,刘习聪利用在家访中掌握到的信息,对张泽鹏进行耐心的思想教育,多次告诉他要像自己的姐姐学习,通过勤奋学习改变家里的贫困,现在张泽鹏学习兴趣越来浓,并且主动帮助别人,班上的同学都很喜欢他了。刘习聪注重对学生的心理辅导,刘习聪所带的这个班级,是个平均年龄只有10岁的寄宿生班级,刘习聪对每个学生进行了一对一谈话,与全班46位同学每人进行了至少5次以上的谈话,消除了学生离家的恐惧感和孤独感,刘传斌同学父母常年在外打工,和年迈的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感到十分孤独,性格也走向封闭,刘习聪周末把刘传斌带回自己家,和刘传斌同吃同住同睡,让刘传斌的性格逐渐开朗。为了最大程度地方便学生,刘习聪把自己办公室的钥匙配给了学生,学生随时去刘习聪的办公室里,刘爱珍同学的父母是最老实巴交的农民,刘爱珍同学也特别老实害羞,刘习聪把办公室的钥匙拿给她之后,有很多不敢在教室里做的事情,她敢拿到办公室里去做了,其他胆子小的学生在教室不敢做的事情在老师的办公室里也能很好的把它做好了。刘习聪从细微之处体会每一位家长,寄宿生的家长走路坐船坐车到学校看望子女一次不容易,不管自己再忙,刘习聪都会陪家长聊上一段时间,不管是任何时间,刘习聪都会为他们当上饭菜,缓解他们的劳累,很多人觉得与身处高位的人打交道很有面子很有收获,刘习聪却觉得与最底层的寄宿学生家长打交道是一件很有意义并且能带来收获的事情。10来岁的寄宿学生年龄小,远离父母,容易生病,不管学生病大病小,也不管学生是哪个时间生病,刘习聪都亲自把学生送到医院,很多次学生半年生病,刘习聪都是第一时间从睡梦中起床把学生送到医院,因为学生生病去看医生,刘习聪有很多个夜晚侧夜未眠,刘习聪会给学生无微不至的关怀,很多家长说:“子女放在刘习聪老师手里就算是生病也是非常幸福的,我们非常放心。”.因为班上的学生绝大部分是留守儿童,父母常年在外打工,刘习聪已为班上学生支付医疗费用2100多元,这对于月工资只有1500元的刘习聪老师来说是一笔很大的费用。刘习聪所教的这个班级学生均来自最边远的农村,学生基础普遍很差,刘习聪每个星期天都坚持给学生辅导一个下午,每天中午和下午加上一节,晚上也给学生加上两节晚自习,使学生成绩和学习能力大大提高,2014年9月学生入校时班级均为23分,两个月后班级均分提高到66分,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也大大增强,邓湘悦同学的爷爷已经70多岁,得知刘习聪老师利用周末和晚自习给学生免费辅导功课时深受感动,不顾年老体弱背着七八十斤蔬菜冒着寒风走了很远的山路来到学校表达对刘习聪老师的谢意,刘习聪老师婉拒后,老人站在寒风中久久不愿离去,直到刘习聪老师答应收下来后老人才热泪盈眶的离开。在刘习聪的努力下,这群边远贫困的农村孩子第一次有了科学课,第一次有了运动会,第一次经典朗诵,第一次有了集体照,第一次有了崭新的课外读物,第一次有了女生生理讲座。通过实地走访,刘习聪老师建立贫困学生资料库,有30多名品学兼优的贫困学生得到了经济资助,极大地缓解了家长的经济困难。刘习聪老师的求学阶段也是留守儿童,自己的家庭也很贫困,他的父母现在50多岁了都还在外地打工,所以他常说:“现在的这群孩子就是自己艰辛的童年,他们的父母和自己的父母一样,为了生计、为了子女背井离乡在外打工,自己没有任何理由不把这批学生教好关心好”。刘习聪在平口完小工作的事迹获得了社会的广泛赞誉:为表达对刘习聪老师的敬意和边远贫困山村孩子的关心,著名作家王蒙夫妇向刘习聪赠送王蒙亲笔签名的王蒙最新著名和其他书籍,王蒙夫人单三娅女士多次发短信和打电话对刘习聪的工作给予高度肯定;教育部教师工作司司长许涛在9月18日、9月29日、10月1日分别以发短信、写信、打电话的方式向刘习聪老师表示敬意;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教科院等教育科研院校分别以不同方式向刘习聪老师表达了其热爱农村教育的敬意;中日合作项目《我的教师之路——中日中小学教师口述史》也收录了其事迹;很多在外务工的家长表示要把自己的子女送回来拿给刘习聪老师教;在平口完小仅仅工作三个月的时间,刘习聪已经成为了最受欢迎的老师。刘习聪在贵州教过的学生和家长经常打电话给刘习聪,感谢他们一生中遇到了刘习聪这样的好老师。
刘习聪护送学生上船
刘习聪护送学生过铁路
后记:这一段话,来自刘习聪老师的QQ空间,却彰显了一个农村教师的教育梦想——肉体是精神的花园,意志则是花园的园丁。意志既能使肉体“贫瘠”下去,又能用勤劳使它“肥沃”起来。现实处境告诉自己,累了,告诉自己:快了,再坚持一会儿。摔倒了,告诉自己:快爬起来,世上很少有坦途。教育没有坦途,乡村教育更是坎坷不平,因为有了梦想,目标总在那闪闪发光的前面!
来源:平口完小
作者:张人科 张石平
编辑:刘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