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自元(1837-1918),字敬舆,号澹叟,湖南安化县龙塘乡人,清末书法家。清同治六年(1867)举于乡,次年殿试列第二(榜眼),授翰林院编修,官至甘肃宁夏知府。后定居长沙,先后主讲湘水校经堂及成得书院,为诸生析疑释难,勤诲不倦。民国7年(1918)病逝。
黄自元从幼受传统文化的浸染和熏陶,自六岁始,从祖父德濂习字。初学颜真卿、柳公权,接着又学欧阳询、王羲之、王献之等历代帖学大家。为锻炼臂力,求得其笔下的精气神,他一直悬腕书写,常年坚持,每日一练几个时辰。有祖辈、父辈的言传身教,有良师的循循善诱,加上他本人自幼天资颖慧,勤勉上进,其字学谁像谁,学一家成一家。少小就名满乡里。后来,他几次参加科举考试,其书法上的成就也为其荣登皇榜立下了汗马功劳。曾为同治帝生母跪地悬腕书写《神道碑》,其字秀雅美观,工整亭匀,深得同治皇帝的赏识,当即赐以“字圣”称号,。自此名声大振,他的字,效仿者不计其数,一时蔚然成风,渐至成为了社会上的通用字范,成为了书生们考取功名的书法标准。
黄自元的书法作品流传最多影响最广的当属楷书,他一生致力于研究被学术界称为“馆阁体”的黄氏楷书。他临写的柳公权《玄秘塔》、欧阳询《九成宫醴泉铭》,以及他书写的《正气歌》、《间架结构九十二法》等字帖,经由长沙墨香簃书画店刻版印行,也变得洛阳纸贵,成了人们竞相追捧的书法学习最佳蒙本;尤其是其总结自己几十年书法心得撰写的《间架结构九十二法》,竟达到了家喻户晓,人手一册,学书之人案头必备的程度。他为其侄儿书写的字帖《黄自元楷书张茂先励志诗册》,在字体结构上沿袭他“馆阁体”中宫紧缩,不偏不倚,严紧整肃的特点,在用笔上虽缺少变化,但讲究笔笔中锋,神完气足,用墨笔酣墨饱 。此诗册已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被湖南美术出版社出版,并被湖南省文物鉴定委员会鉴定为国家一级文物。
他在其他书体上也颇有研究,如行草、篆书等。他的行草也是中规中矩,字字笔笔到位、笔笔用墨饱满,笔划疏密有度,草中不泛严肃;他的篆书行笔圆转,线条匀净,字形修长;他的行书笔画饱满,运笔流畅。
史书记载,黄自元“书名满天下,妇孺皆得知”。“黄敬舆先生以书名海内,推何子贞先生后第一。”可见史书对黄自元的评介有多高。
编辑:刘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