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下,在安化县内当过全国人大代表并且作为农村支部书记代表的可谓是凤毛麟角,大福镇朱正春就是这少数人中的一位。今年77岁的朱正春曾是湖南省第五届人大代表、第五届全国人大代表,并连续5年出席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湖南省人民代表大会。他作为农村支部书记代表,选举他的是农民百姓。百姓爱戴他,因为他尽职尽责,为百姓谋利益。群众选举他,因为他兢兢业业,为群众做实事。
1955年至1959年担任木孔乡腊树村(2008年并村后为大福镇金树村)会计。1960年至1967年担任蜡树村支部书记。1968年至1976年任木孔公社党委副书记兼蜡树村支部书记。1977年至1984年任木孔乡党委书记兼蜡树村支部书记。1985年调大福粮站任党支部书记。1993年9月退休。从1960年至八十年代初,他一直担任蜡树村党支部书记,当了二十多年的村支书。作为一名基层干部,他以火一样的热情投身事业,舍身忘我全力搞好村里建设。
一、 义务劳动3年只为解决群众吃饭难问题
蜡树村为安化山区,地理条件较差,水田稻田面积非常少,当时全村只有80来亩田,全村人多地少,吃饭较为困难。朱正春为这个问题思考了很久,他做了一个三年计划,实施开田改土建设。他带动村里群众义务投工,将河滩、河道边草坪改良变良,改造成为可以耕种的稻田;将荒山旱地进行改良,改造成为可以播种的耕地。从1972年到1974年,他带领群众成功开垦出40多亩田地,初步解决了全村人吃饭的问题。
二、 封山育林荒山造林,举全村之力改造落后生态环境
1974年之前,全村人都是到山上砍伐树木,生活烧柴。为改变落后的生活方式,改善当地的生活环境,增加全村经济来源。1974年,他带领群众自挖自产煤,免费提供给全村群众,进行烧柴改煤行动,禁止任何形式的砍伐活动,全年不准进山,全村封山育林。同时,带动群众荒山造林,开辟半山、龙头山边远荒山地段,栽种梓木、杉木,建立两个共计上千亩的半山林场、六彩龙林场,给全村带来了绿色环境的同时也带来了很好的经济效益。
三、引水灌溉水利发电,给当地百姓带来光明
1973年,他带领群众采用吊桶提、木盆端、手挖肩提的方式,开挖渠道300多米,引水灌溉200亩稻田。当时全村甚至全公社都没有电,他带领2人半夜赶路前往黄材购买了一台小型的水利发电机,为了节省开支,他一直到第二天晚上赶到家才吃了一碗面。在他的带领下,全村包括边远山区姚家垅上仅48人的一个生产队全部通上了电,虽然每家只能有一个小灯泡照明,但是在当时的条件下,蜡树村绝对是独一无二的。
编辑:刘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