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一种心底的景仰与崇敬

作者:陈明和 编辑:刘强 2012-10-16 10:08:40
时刻新闻
—分享—

  安化一中举行110周年校庆,登高君嘱我为其弄点文字,很有些踌躇:一则才疏学浅,恐拂了周君美意;二则我并非那种纯粹意义上的一中学子,写不出那些从肺腑淌出的感怀师恩的文章;但却之又实在不恭,况且我与一中确有着很深的渊缘,常怀了一种心底油然而生的无限景仰与崇敬,所以不揣浅陋,将它写下来,算是献给这所伟大的学府的一点小小的心意吧。

  我对一中心生无限景仰与崇敬,是因为与它有很深的渊缘。我的儿子陈果,是一中学子,在一中就读六年,他有幸成为一名飞行员,是一中给了他飞行的翅膀,使他能够在蓝天抒写一名军人的骄傲,现在虽然转行,但依然戍守边关,奉献一名军人对国家和人民的忠诚。对此,我及我的妻子对培养他成才的所有老师和母校怀有一种深深的敬意。我的岳父何国卿老师,是一中资深数学教师,在解放初期以及以后一段长长的岁月里,他都可以堪称安化数学界的泰斗。他在上世纪四十年代就出版了《算术公式》的数学专著,1974又出版了《珠算辅导》一书,还发表了许多数学方面的专题论文,这是非常了不起的。他思维严谨,逻辑推理能力极强,他虽然讷于言辞,不善交谈,但只要一进入课堂,进入他的数学领域,他就象变了一个人,眉飞色舞,神采飞扬,妙语连珠,滔滔不绝,这是他的学生所佩服的。许多他的学生,如后来很有出息和多有建树又同在一中的名牌老师,如刘睦海老师李灼宇老师等,就常说,“何老师的课深入浅出,妙趣横生,实在是一种享受。”他无限忠于他所钟爱的事业,他勤勤恳恳,任劳任怨,他一生大部分的时间都在一中,他把他的心血和全部的学识和智慧都奉献给了他的学生和这所伟大的学校,他己经成为这所伟大学府永远铭记的功勋之一而镌刻在历史的丰碑之上,我为我的岳父骄傲!我的岳母谭于英老师,也曾在一中工作过,虽退休多年,但依然居住在一中,与一中相依为命,她厮守在这里,很平静地过着晚年的日子,偶尔与几个己逝大师的遗孀,一起回忆所走过的峥嵘岁月,就泪流满面,唏嘘感慨,无限伤怀,他们为自己的一半的一生骄傲,为在这所伟大的学校的奉献骄傲,于是就特别关注这所学校,就时时聆听这所伟大学府奋然前行的脚步,时时见证着这块土地每时每刻发生的伟大的历史性变迁,而将自己与逝去的一半溶入这所伟大的学府,为之歌,为之舞,为之呼,为之鼓。至于我个人,从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开始,就有缘结识了这所伟大的学校,我曾多次在这里参加各种学习,有些是政治的,比如那个时代的农业学大寨和种种学毛著方面的会议和学习班;有些是文化的,譬如我参加的高等师范函授学习,就常常在这里听课,常常是一个暑假,现在一中已经退休的语文大师张式弘老师,还有李国权老师等,就是我们那个时期的学友,所以我应该算半个一中学子。后来我担任了梅城完小校长,在一中90周年、100周年校庆大典中奉献了学校团体操的表演。因此,在近四十年的长长岁月里,因了岳父岳母的缘故,也因了工作和学习的缘故,我常常在一中校园内进进出出,每当我走进校园,我就感觉走进了一种庄严,一种豁达,一种典雅,一种厚重,一种精致,一种神圣:这里是数百甚至上千年祭祀孔圣人的地方,是安化文化和文明的策源和发祥地,同时,也一直是梅山文化和精神的祭坛和高地,一块真正的风水宝地!

  我对一中心生无限的景仰与崇敬,是因为这里是名师云集的地方。在长长的历史长河中,在安化史册上叱咤风云的人物,有谁敢说没在这里求学朝拜过?陶公云汀,黄公自元,罗公绕典,等等,即便能在历史的风云中翻搅巨浪,成为一方诸侯或一代袅雄,又何尝不曾在这里向孔圣人叩首膜拜,毕恭毕敬?凿壁偷光,刺股悬梁,是苦读,抑或是这方宝地才使得风声水起,虎啸龙吟?即便锦袍衣冠时代过去,五四以来,际会风云,这里依然是英雄豪杰汇集之所,安化早期的共产党人,卢天放,刘肇经,熊邵安等等,就曾在这里使劲擂响旧世界的丧钟,而迎来了一个新的中国诞生的曙光。即便单以教育文化论英雄,这里依然是人文汇萃之地,在安化有谁能出其右?在100多年的岁月里,聚集在这里的有多少学富五车,才高八斗的人物?他们堪称是安化文化和教育的大师级的人物,为这方山水所作出的贡献,怎么评价,也不过份。几十年来,就我个人所见识过的,譬如唐凤翔老师、邱绍曾老师、何子安老师、何敬书老师、陈义初老师、龙达人老师、郑纯清老师、聂焱老师、刘蔚南老师、何国卿老师、周乃钊老师、李笃青老师、文巨刚老师等等,谁不是响当当的人物?这些人中有许多在新中国诞生的前夜就投身教育,从那时开始的六、七十年历史进程中,与国家和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同时也与一中同呼吸共命运,他们中的一些人已经作古,大部分的人已经退休,但是他们为之奋斗的事业却欣欣向荣,他们工作与生活过的学校却越来越青春,越来越阳光,越来越充满活力与希望,这是他们的光荣。比他们小一些的,同样是英雄辈出,写几个与我个人密切些的,譬如傅其社老师、何威喜老师、周登高老师、程慧老师、王合群老师、刘建奇老师、陈信源老师、龙渭清老师等等。他们治学严谨,学识渊博,才华横溢,多有建树。登高君、程慧君、合群君、建奇君曾是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文学发烧友,登高君在《人民日报》发表的大作和在《安化报》上刊载的写南下打工的散文令本人钦佩不己。程慧君,合群君,建奇君,很有文学天赋,文字甚美。登高君、建奇君,现在仍在一中,己经成为了资深的语文学科权威,程慧君离开一中后去了岳阳,现在不知究里;合群君去了南方,听说下了海,一中100年校庆,捐了款修建了广博园,还执笔书写了碑文,终归于母校是魂牵梦绕,文字功夫还在,写得也算不错。还有信源君、渭清君,也算得上是文朋诗友,他们常常发表文章,到现在仍能常常拜读到他们的佳作,渭清君曾送我他所撰写的《平实言文》,文风清新平实,十分精彩,他们对工作,对生活,对写作的那种潇洒和豁达,令人起敬。威喜君,更是我十分佩服的一位兄长,他与我同为乡里,又是亲戚,他一生坎坷,英年早逝。我曾为他撰写了悼词。他本来可以应该有更大的建树,他在小学,便被誉为天才,其文章就发表在《中国少年报》上。在那个时代是非常少见的。我的爱好文字和文学,他就曾给过很大帮助和影响,至今我仍然非常感激和怀念他,而且在我所结识的人里,其文学才华能超过他的,真的没有几人。他的文章文字的美已超出常人许多,可惜因为出身的原因,他一直不得志,又备受凌辱,以至心有余悸,不敢为文,以至一个才华横溢的文学天才就此埋没。好在他以后专攻数学,他的数学才华依然出类拔萃,就是其社君也深深折服。其社君,一个时期出任安化一中校长,他团结带领一中教育人励精图治,奋勇拼博,一度抒写了一中发展史上新的传奇,他是一中教育人的精神的缩影。他治学之严谨,办事之认真,待人之诚恳,所求之远大,令我心仪不已,敬佩有加。

  我对一中心生无限的景仰与崇敬,是因为这所伟大学府在110年的历史长河中对国家和人民所作出的伟大贡献,她的学子遍及海内外,对此,我不想列举数字,也不想列举人名,我想用美国前总统小布什回母校参加校庆的讲话作为例子。小布什对耶鲁大学的年轻学子们发表了一番演讲,大意是:耶鲁大学是美国有名的大学,不怎么用功也能成才,譬如我,就成了美国总统,他还指着切尼说,切尼也是耶鲁学子,切尼也不怎么用功,本来也应该成为美国总统的,但他中途辍学了,没有读完,所以他现在只能当美国副总统。这番话,说得幽默而又风趣。安化一中自然不敢与世界一流大学相提并论,但也培养了无数我们国家需要的各行各业,各条战线的杰出人才,他们在过去和现在为共和国大厦添砖加瓦,增光添彩的过程中,既创造了许多属于他们自己,也创造了属于培养和造就他们成长成才的母校和老师的荣誉和骄傲。

  所以安化一中是伟大的,

  所以值得我无限景仰与崇敬!

作者:陈明和

编辑:刘强

阅读下一篇

返回安化新闻网首页